保险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认定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10-19 09:00:27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什么是欺诈罪?它的决心是什么?欺诈是刑法中的一种主要犯罪。它与侵犯财产罪一样需要非法占有,但诈骗因其特殊手段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犯罪。由于其特殊的手段,需要重点把握其构成要素。以下是你的详细介绍。

保险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认定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欺诈(《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捏造事实或隐瞒事实,骗取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

构成要件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三、客体

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四、客观方面

客观上,本罪的特点是以欺诈手段骗取大量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有欺诈行为,这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捏造事实,另一种是隐瞒事实;本质上,这是一种导致受害者陷入错误理解的行为。欺诈的内容是,在特定条件下,受害人会有错误的理解,使行为人希望的财产处置成为欺诈。

欺诈行为导致对方产生错误理解,这是由行为人的欺诈行为造成的。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会妨碍欺诈的成立。在欺诈和对方的财产处分之间,财产处分必须基于对方的错误理解。只要欺诈的另一方拥有处置财产的权力或地位,就不要求它必须是财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

欺诈导致受害者处置财产,犯罪者获得财产,从而对受害者的财产造成损害。根据该条的规定,涉及大量公共或私人财产的欺诈构成犯罪。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数额较大,起价为2000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欺诈未遂不构成犯罪。

推荐阅读:诈骗罪与非罪的界定,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欺诈未遂,情节严重的,还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欺诈是针对个人财产的犯罪,而不是针对整个财产的犯罪。受害人因诈骗花了3万元买了3万元的商品。虽然整个财产没有受损,但从个人财产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犯罪人的欺诈,受害人不会花3万元购买货物。花3万元会损害个人财产。因此,利用欺诈使他人陷入对欺诈财产的错误理解,即使支付了相当价值的货物,也应认定为欺诈。

诈骗罪不仅限于获取有形物品,还包括获取无形物品和财产利益。根据本法第二十条的有关规定,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可以用于抵扣税款的发票的,属于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