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欺诈怎么处理的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10-06 03:04:25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本文主要讲解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常识法律知识,经营者欺诈怎么处理的.经营者欺诈的处理方式是消费者可以找经营者进行协商,要求对方换货或者是赔偿,如果是协商不下来的,则可以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或者是像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举报,又或者是进行起诉处理。

  一、经营者欺诈怎么处理的

经营者欺诈怎么处理的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即通过与经营者协商,把所购买的商品或所得的服务退换、维修或作适当补偿,从而平息争议。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保存好所购商品包装盒、说明书等,尽量使之完整无损;

  (2)要携带好商品的发票以作为购物凭证;

  (3)可先打电话到商店交涉,约好时间后再前往;

  (4)要实事求是,所提要求要合情合理合法;

  (5)要注意态度,经营者肯退赔则退赔,万一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吵闹,可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2.向消协投诉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所谓仲裁,即由当事人双方以外的第三者对民事、经济、行政等争议作出裁决。消费者权益争议仲裁,多为经济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于案件的性质不同,诉讼有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之分。消费者权益争议属民事诉讼。消费者自身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也可以直接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经营者欺诈行为应当赔偿多少

  法务吧提醒您,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主张三倍赔偿。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三、哪些属于经营者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其具体表现在: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真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是姓名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做虚假宣传的;

  10.欺骗消费者预付款的;

  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12.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1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