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假买假能否获赔,知假买假算不算违法?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10-06 02:00:06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知假买假的行为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但是会适用一般民法典相关原则进行保护。但是如果知假买假的行为另行构成敲诈勒索等其他行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今天小编分享的法律知识话题就是关于知假买假能否获赔的问题,当人们在生活、工作、网络中时常会遇到不同的法律问题,接下来就法务吧小编为大家带来具体分析。如果涉及到法律的复杂性,建议您咨询律师,以便得到更准确的法律意见,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知假买假能否获赔,知假买假算不算违法?

一、知假买假可以索赔吗

法律主观:知假买假不犯法。在普通消费产品领域,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前提是经营者的欺诈行为。经营者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消费者作出了错误意思表示。而对于知假买假人而言,不存在其主观上受到欺诈的情形。只要“知假买假”不以要挟、敲诈勒索厂家、商家为目的,并不违法。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顷散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斗手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二、知假买假如何赔偿

法律主观:通常而言,知假买假的行为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但是会适用一般民法典相关原则进行保护。但是如果知假买假的行为另行构成敲诈勒索等其他行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客观:消费者知假买假的行为是针对假冒、伪劣或过期的商品,为获得加倍赔偿而购买,不具有不法性,而是具有社会公益性的行为。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以个人力量对损害消费者合法利益的行为予以社会监督和打击,是法律所鼓励和提倡的。因此,知假买假的人也属于消费者,你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而获得双倍的赔偿。

三、知假买假属于敲诈勒索吗

行为人知假买假,索赔数额过大,超出合理范围的,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判定知假买假者的索赔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的前提是确定其所购商品是否的确为“假”。知假买假是指消费者在明明知道即将购买和使用的商品是假货的情况下,仍然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行为。其中的“假”是假货之意,包括冒牌商品,有的消费者明知道是冒牌商品仍然要购买,是因为价钱便宜。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从而构成犯罪。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敲诈勒索数额、次数、犯罪情节严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消费者“知假买假”,能否获赔偿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知假买假,可以获得赔偿。

第一: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的 规定,本案超市出售已超过保质期的商品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被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二: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可见,购买者主张权力是并不受限于其是否事先知道商品存在问题。

第三: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本条规定消费者在要求损失赔偿时需是“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但只要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都可以依据本条规定要求生产者或销售者支付价款的十倍赔偿金。

买到假货怎么要求赔偿

1、首先要保留证据。在网购付款前,尽量通过网上聊天工具与商家明确要购买的商品详情等重要事项,例如在直播渠道购买商品时,我们可以联系商家反复确认产品品牌、规格、生产日期、福利优惠等等商品相关信息,这些聊天记录当涉及侵权时是维权的有力证据。

当发现所购买的商品是假货后,我们要收集相关证据,对问题商品进行多维度拍照录像,对商品的真假鉴定凭证,并截图/录屏与商家沟通的聊天记录,以备投诉时使用。

2、与商家协商退换货。收集完证据后,我们要与商家协商退换货,并要求商家承担相关费用。注意,在沟通时别掉进商家的聊天陷阱里,要清楚说明商家给自己所发的货是假货,询问商家为什么发的是假货,为何与之前描述的不符,将责任固定到商家那一方。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3、要求商家赔偿。如果商家在销售过程中注明“保真”“假一赔X”等承诺,当收到假货时,我们可要求商家按照承诺给予赔偿;如果商家未做出相应承诺的,我们可依法要求商家赔偿购买商品的价款的三倍或不足500元的赔偿500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向网络交易平台投诉,依法要求赔偿

若无法和商家协商一致,我们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对商家进行投诉,因为作为商家入驻的网络交易平台对商家有管理约束责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5、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维权

当买到假货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向电商经营所在地12315和消费者组织反映和投诉,也可以通过拨打本地消协电话,由消协工作人员通过电商消费维权直通车网络平台帮助维权。

6、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以上途径均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可以走司法途径去法院起诉。

五、知假买假索赔算不算违法

法律分析:只要购买商品的人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条件,在销售者知假卖假的情况下,消费者知假买假,销售者的行为仍然构成欺诈,销售者要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双倍赔偿的责任;在销售者举证证明消费者知假买假是故意为之的情况下,销售者的行为仍然构成欺诈,但由于消费者购买商品主观上存有故意,所以,销售者只承担欺诈无效的法律后果,双方返还财产,销售者不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双倍赔偿的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知假买假能否获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本介绍解答对大家有用。本文根据法律问答整合汇编以供参考,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如果您还有其他不明白的地方,我们也欢迎您到专业律师事务所进行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