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司法局:敲诈勒索罪数额巨大,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10-16 16:38:46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敲诈勒索罪详解

勒索罪的概念和构成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威胁、胁迫公私财物的所有人和持有人,勒索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一方面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另一方面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犯罪客体是各种公私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2.犯罪的客观方面是威胁、胁迫被害人,向公私财物的所有人或者持有人索取大量财物。威胁和威胁是指能够引起他人心理恐惧的精神胁迫方法。威胁和威胁是手段,勒索财物是目的。威胁和威胁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直接对受害者使用,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或者专门的信件发送。它们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比如对被害人及其亲友的威胁和对被害人隐私的暴露的威胁,一般来说,本罪所指的威胁和威胁的内容具有当场实施的特征,但是威胁。另外,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必须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否则不构成本罪。至于数额较大的标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2000年5月18日颁布)的规定,起点是1000元至3000元。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行为人为了追缴合法债权而对债务人使用威胁或者胁迫的,不构成本罪,因为他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

(二)敲诈勒索罪的认定

1.敲诈和抢劫的界限

绵阳司法局:敲诈勒索罪数额巨大,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两种犯罪有许多相似之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包括财产所有权,又包括被害人的人身权;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但两种犯罪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1)行为内容不同。抢劫罪以现场暴力或威胁作为其行为内容,而敲诈勒索罪是威胁或勒索,威胁的内容不限于暴力,还包括破坏被害人人格和名誉、揭露和公开个人隐私等非暴力内容。 (2)行为实施方式不同。抢劫罪的威胁是当面和当场进行的,一般以言语或行动表示,而敲诈勒索的威胁可以当面进行,也可以由他人间接或书面表示。 (3)非法取得财产的时间不同。抢劫罪是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可以当场取得财物,但更多的是在实施威胁、恐吓后的一定时间内取得。 (4)数额构成犯罪的含义不同。法律对抢劫罪的数额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敲诈勒索罪以“数额较大”为必要要件。这主要是由于两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同。

2.敲诈勒索罪既遂与未遂

关于敲诈勒索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刑法理论界存在较大分歧。有人认为敲诈勒索罪是行为犯罪。只要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无论被害人是否交付财物,都构成既遂。还有人认为,只要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为目的,实施了足以使他人恐惧的威胁和威胁,即使没有非法取得财产,也构成本罪的既遂。 第三,认为只要行为人进行敲诈勒索,就会到指定地点提取自己索要的财物,即使没有得到财物,也构成既遂。 第四种观点认为,行为人实施敲诈勒索时必须达到预期目的,即只有实际非法取得财产才构成犯罪既遂,否则为未遂。在我们看来,第四种观点更合理。因为敲诈勒索罪不是行为犯,而是结果犯,当然,犯罪既遂的标准应该是法律危害结果的发生。从敲诈勒索所侵害的客体和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来看,其主要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敲诈勒索,顺利取得财物。从两个方面来看,行为人是否实际取得了财产,即是否存在法定的危害结果,应作为既遂和失败的标准。

(三)敲诈勒索罪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前述司法解释,“巨额”从1万元到3万元不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范围内确定本地区的具体数额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