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_全文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09-28 17:40:52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2010年6月13日 银办发[2010]115号)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规范和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办公厅在征求相关司局、直属单位和分支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按照《办法》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本单位的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有序开展评估工作。
第一轮应急预案评估工作自本通知印发之日正式启动,各单位应于2011年3月底之前完成本单位所有应急预案评估工作并提交评估报告。后续的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按《办法》规定执行。评估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请及时向办公厅反馈。
附件:中国人民银行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暂行办法
附件
中国人民银行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应急管理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能力,规范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流程,完善应急预案评估工作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银发[2005]196号文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分支行应急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银发[2005]254号)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应急预案评估是通过对各项已制订的应急预案所针对的风险状况、应急预案内容、应急预案演练、突发事件处置等进行全面评估,判断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而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更新完善或制订新的应急预案的过程。
第三条 应急预案评估工作应体现客观、准确、及时的要求,注意吸收专项业务检查、内部审计、巡查巡视等相关工作的成果,采取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开展应急预案评估,应达到及时发现各种风险隐患与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降低或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
第四条 应急预案评估工作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谁主办谁组织”的原则。
人民银行系统应急预案评估工作由人民银行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办公厅负责人民银行系统应急预案评估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负责撰写评估总报告。总行各司局、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中国银联、上海黄金交易所、汇达公司、交易商协会、上海清算所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本部门牵头制订的应急预案的评估,预案牵头部门、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相关负责同志和处室(部门)负责人具体组织和落实,并建立与参与部门、单位的协调联络机制。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各分支行按照分省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实施评估工作,具体分工可以借鉴总行模式分头推进。
第五条 应急预案评估原则上以自评估方式为主,可灵活运用外部评估、交叉评估、相互评估等方式开展。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人民银行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制订的总体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内部应急预案和分支机构应急预案的评估工作。
第七条 应急预案评估工作原则上分为五个阶段来进行,依次是: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内容评估、应急预案演练评估、突发事件处置评估、撰写评估报告。
第八条 各单位、各部门应依据本办法制订评估工作具体方案,明确评估工作的具体目标、评估范围、工作机制、职责分工、实施程序、进度安排等,并依据评估工作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开展评估工作。第二章 应急预案风险评估
第九条 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应急预案所针对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危害性,判定风险级别的过程。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源分析排查、确定风险等级等环节。
第十条 风险识别的基本步骤:
(一)全面分析并尽可能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针对某一类事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分析、列举此类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不利情况。
(二)分析各种不利情况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和次生、衍生事件,受影响的对象、范围及可能的影响方式。
(三)根据实际情况及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对分析排查出的风险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十一条 风险源分析排查的基本步骤:
(一)分析可能导致不利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包括自然原因、物理原因、技术原因、管理原因、人为因素等。
(二)对各类风险源进行系统排查,查找并发现问题。建立包括安全隐患在内的各种实际存在的风险源的详细列表。
第十二条 风险可能性及风险后果等级评估。
(一)风险可能性等级划分。依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风险可能性可分为五级:A肯定发生、B很可能发生、C可能发生、D较不可能发生、E基本不可能发生。
(二)风险后果等级划分。根据突发事件严重程度,将风险后果划分为五级:1特别重大、2重大、3较大、4一般、5影响很小。
第十三条 风险等级确定。综合风险可能性等级和风险后果等级,划分风险等级(可参考附1)。再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区分既有风险和新风险,明确哪些风险需要控制,确定风险处置的优先级和策略,提出具体的风险处置措施和工作建议。第三章 应急预案内容评估
第十四条 应急预案内容评估,是指对现有应急预案的合法合规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第十五条 应急预案合法合规性评估,主要包括:
(一)应急预案内容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要求。
(二)应急预案内容是否符合相关业务规章制度的要求。
(三)应急预案是否与本单位、本部门和上级部门相关应急预案衔接、重复、矛盾或抵触等。
第十六条 应急预案完整性评估,主要包括:
(一)应急预案是否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具体规定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二)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机制是否详细,风险监测措施是否到位。
(三)应急信息报送渠道和报送要求是否明确。
(四)应急保障措施和事后恢复重建措施是否完备等。
第十七条 应急预案有效性评估,主要包括:
(一)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是否及时更新,通信联络是否畅通,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否及时到位并顺利开展处置工作。
(二)是否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应急值守制度,落实应急值守人员,有效处理值班期间的相关事项。
(三)应急处置流程图和应急处置程序是否简明扼要并具有可操作性。
(四)应急资源储备是否充足,在紧急情况下应急物资能否及时得到补充,相关外部支持单位是否明确,与相关单位的沟通渠道是否顺畅。
(五)是否有效开展应急预案宣传、培训,所有可能涉及的人员是否熟悉预案内容等。第四章 应急预案演练评估
第十八条 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是指对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执行情况及其成效的整体评估,包括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总体情况、应急预案演练前部署准备情况、应急演练实施情况、演练后总结整改情况等。
第十九条 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总体情况评估,主要包括:
(一)是否针对所有应急预案制定分阶段的具体演练计划。
(二)应急演练计划完成情况。
(三)应急演练工作开展的总体效果评估等。
第二十条 应急演练部署准备情况评估,主要包括:
(一)是否针对具体应急预案制订了演练方案,方案是否明确了演练目标、演练情景、实施步骤、评估标准与方法、后勤保障、注意事项等,是否对参演人员进行动员、培训等。
(二)是否落实演练保障和演练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参演人员安全能否保证,设备设施是否安全正常,技术是否有保障,演练物资是否到位,通讯是否通畅。
(三)重要业务系统演练前是否做好系统备份工作等。
第二十一条 应急演练实施情况评估,主要包括:
(一)演练是否实行统一指挥,演练指挥人员是否全过程指挥控制,是否熟练发布控制消息、指令,是否有效协调参演人员。
(二)参演人员是否全部及时到场,是否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积极配合,是否按照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的规定完成演练的各项科目和任务。
(三)演练期间通讯、信息是否畅通、及时,演练物资是否到位,技术是否有保障,设备设施是否安全正常,人员安全是否得到保证等。
第二十二条 应急演练后总结整改情况评估,主要包括:
(一)是否及时、客观、准确地总结演练情况,发现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和风险隐患以及相关应急预案不完善之处,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整改措施和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建议。
(二)是否根据演练总结评估情况,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并对相关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或完善。
(三)是否将应急演练相关资料及时、完整归档保存。第五章 突发事件处置评估
第二十三条 突发事件处置评估是对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情况的评估,包括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反应与决策、应急协调执行情况、突发事件处置善后情况的评估等。
第二十四条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反应与决策评估,主要包括: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及其办公室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或参与处置情况。
(二)应急决策情况评估。执行应急预案程序步骤的情况,以及根据对突发事件性质、类型、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等的评估判断,做出处置决策及采取措施、启动应急预案等情况。
(三)现场控制情况评估。突发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若存在风险源,是否迅速控制风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并采取其他控制措施等。
(四)应急处置保障情况评估。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调度本单位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设备等情况。
(五)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情况评估。是否根据指示及时、准确发布突发事件及其处置情况等信息,是否根据有关规定引导新闻媒体进行客观、恰当的采访和报道,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第二十五条 应急协调执行情况评估,主要包括:
(一)通讯和信息报送情况评估。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上级应急指挥部等通讯联系是否畅通;是否按照预案设定的信息报告路径,向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完整报送突发事件应急信息;是否及时报送后续应急信息。
(二)应急协调响应和处置情况评估。是否及时通知具体的应急处置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是否及时到达现场并投入工作。牵头处置部门是否及时协调其他部门参与处置,其他部门是否积极配合处置工作。
(三)应对监测防范情况评估。为防范次生、衍生事件发生,是否加强处置突发事件情况的监测和预警,监测预警情况如何,是否采取相关防范措施;各职能部门参加的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在处置突发事件中运行是否正常。
(四)应急保障情况评估。计算机业务系统和网络通讯系统的备用设备能否保证正常运转,应急物资能否保障供应,处置突发事件所需财务经费能否及时提供。
(五)协调相关外部单位、部门参与应急处置情况评估。
第二十六条 突发事件处置善后评估,主要包括:
(一)解除应急处置情况评估。突发事件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是否按照启动应急预案的程序,适时解除应急处置状态。
(二)损失评估与弥补情况评估。是否对人员伤亡及车辆、设备、房产等财产受损情况及时进行统计、测算;是否及时向上级行和有关部门报告人员伤亡、财产物资损失情况;是否按有关规定办理财产、物资损失的核销手续,及时、准确测算损失弥补资金预算,并妥善安排损失弥补资金等。
(三)善后调查、责任认定追究情况评估。善后处置小组针对处置工作展开调查情况,是否撰写专项调查报告,并对突发事件原因及责任进行认定;对于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突发事件、产生不良影响的,是否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等。
(四)应急处置总结情况评估。是否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记录,及时撰写应急处置总结报告,对处置的成效和不足情况进行评估;是否有必要将突发事件及其处置情况纳入案例库;是否对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处置类似突发事件提出相关建议等。
(五)材料归档情况评估。是否将应急处置过程中形成的文字、音像等各种资料及时、完整地收集整理并归档保存。第六章 评估报告
第二十七条 评估报告是对应急预案评估工作的组织、进展和应急预案评估效果的总结。
第二十八条 评估报告分类与撰写分工。评估报告分为专项报告、分报告和总报告三种。
(一)专项报告,是对本单位、本部门总体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内部应急预案进行的评估报告。由各项应急预案的牵头单位负责撰写。
(二)分报告,是对本单位、本部门各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后,综合汇总形成的评估总结报告。由各单位、各部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撰写。
(三)总报告,是在人民银行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应急预案评估的基础上,汇总形成的评估总结报告。由办公厅在各单位、各部门分报告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撰写。
第二十九条 评估报告提交路径。根据“条块结合”原则,专项报告提交同级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同时报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分报告提交办公厅。
第三十条 评估报告的写作框架。各单位、各部门在撰写评估报告时,可参考附2所列的写作框架,但并不限于写作框架的内容。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各单位、各部门在应急预案评估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向相关单位和部门通报评估结果,依据评估结果在一年内完成相关应急预案的修订、补充、废止或新应急预案的制订工作,进一步改进或完善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和措施。
第三十二条 建立应急预案评估工作长效机制。应急预案评估工作原则上每三年开展一轮,每一轮评估周期为一年。全系统的应急预案评估工作由办公厅统一部署,各单位、各部门依据本办法自行组织实施。各单位、各部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自行开展本单位、本部门相关应急预案的评估工作。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办公厅制定并负责解释、修订。各司局、直属企事业单位、分支机构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单位、本部门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1.风险分级参考表
2.评估报告写作参考框架
附1
风险分级参考表
┌────┬─────────────────────────────────────────────────┐
│ │风险后果 │
├────┼───────┬───────┬───────┬───────┬───────┬─────────┤
│风 │ │5 │4 │3 │2 │1 │
│险 │ │ │ │ │ │ │
│可 │ │ │ │ │ │ │
│能 │ │ │ │ │ │ │
│性 │ │ │ │ │ │ │
│ ├───────┼───────┼───────┼───────┼───────┼─────────┤
│ │E │低 │低 │低 │中 │高 │
│ ├───────┼───────┼───────┼───────┼───────┼─────────┤
│ │D │低 │低 │中 │高 │极高 │
│ ├───────┼───────┼───────┼───────┼───────┼─────────┤
│ │C │低 │中 │高 │极高 │极高 │
│ ├───────┼───────┼───────┼───────┼───────┼─────────┤
│ │B │中 │高 │高 │极高 │极高 │
│ ├───────┼───────┼───────┼───────┼───────┼─────────┤
│ │A │高 │高 │极高 │极高 │极高 │
└────┴───────┴───────┴───────┴───────┴───────┴─────────┘
附2
评估报告写作参考框架
一、导言
介绍应急预案评估的范围、对象、组织管理,评估目的、原则、阶段、方法等。
二、风险评估
(一)风险描述。概述突发事件发生的历史情况、现状及趋势,描述风险源特征和现状,说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种类、情况和规律性特征,以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次生和衍生事件。
(二)风险可能性等级和后果等级。结合风险源的性质,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可能性等级;分析一旦事件发生将会产生的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确定风险后果等级。
(三)风险分级。在风险可能性等级与后果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划分风险等级。
(四)风险控制措施与工作建议。
三、应急预案内容评估
(一)被评估应急预案简介。应急预案制订的背景、主要风险点、风险暴露及演化情况。
(二)应急预案主要内容框架。
(三)应急预案合法合规性情况。
(四)应急预案内容完整性、有效性情况。
四、应急预案演练评估
(一)应急预案演练总体情况。
(二)应急预案演练组织与准备情况、演练过程介绍。
(三)应急演练的成效及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四)通过演练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五、突发事件处置评估
(一)应急预案启动情况。
(二)应急处置组织管理机制的决策和执行情况。
(三)应急信息报送和传递情况。
(四)应急保障情况。
(五)应急处置善后情况。
(六)应急处置总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
六、启动预案处置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分析突发事件的起因,描述发生、发展过程,主要的应急处置程序、措施,处置善后情况,处置总结(存在的问题、体会、经验、建议等)。
七、应急预案评估情况总结
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及执行情况,本次评估的过程与进展,下一步评估工作计划。评估发现应急预案本身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修订、完善、废止或重新制订、新制订应急预案的计划。
八、附件
相关图表及必要的说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