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瑕疵履行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10-05 23:33:17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不仅会出现部分履行的情况,还会有瑕疵履行的时候。但毕竟情况不同,因此产生的法律后果也是不一样的。当然,面对不同的情形,当事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不同。但是否属于瑕疵履行,还要看有没有符合规定的构成条件。那么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瑕疵履行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瑕疵履行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网友咨询: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瑕疵履行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云南博帆律师事务所冯秀松律师解答:

瑕疵履行的构成条件:

1、债务人已经作出了履行债务的行为,即必须有债务人的积极行为,如无履行行为,只能构成不能履行、拒绝履行或迟延履行。

2、履行标的不符合债的内容即存在瑕疵。所谓瑕疵是指债务人交付或提供的标的物的种类、品质、质量、标准等不符合债的内容。

3、履行行为造成了履行利益的损害。履行利益,又称积极利益,是指债权人合理期待债务人完全履行债务而产生的合法利益,包括既得利益与可得利益。

4、须可归责于债务人。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三条,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云南博帆律师事务所冯秀松律师解析:

瑕疵履行是债务人有积极的履行行为,只是由于债务人履行有瑕疵,使债权人的利益遭受损害,故可称为积极的债务违反。瑕疵能补正的,债权人有权拒绝受领,要求补正,并不负受领迟延责任。因标的物的补正而构成债务人迟延的,债务人应当承担迟延给付的责任。标的物虽能补正但对债权人已无利益的,债权人得解除合同。经债权人催告而债务人不为补正的,债权人得诉请法院强制执行。 瑕疵不能补正的,债权人得拒绝受领,请求全部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并可解除合同。债权人如仍愿受领,则可请求部分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当债务人的瑕疵履行使债权人的其他人身利益或财产利益受到损害时,便构成加害给付。因加害给付而致债权人的其他利益遭受损害的,无论是人身伤害还是财产损失,无论是既得利益的损失还是可得利益的丧失,债务人均应赔偿,当然,此时实际上已构成了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债权人可选择行使请求权。

学士学位,执业之前从事多年司法鉴定工作。办理过多起合同纠纷、金融借款纠纷等案件。细致、严谨和负责任的工作习惯,能为当事人最大限度的维护合法权益,办理的案件和提供的服务得到当事人和客户的高度肯定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