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迟延情况有哪些,承诺迟延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10-05 23:10:35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在很多时候要约人和受要约人是可以做出承诺的,在进行承诺的时候也可以将承诺进行延期,那么承诺进行延期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理?承诺迟延情况有哪些,承诺迟延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承诺迟延情况有哪些,承诺迟延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网友咨询:承诺的客观迟延和主观迟延法律后果有什么不同?

上海潘登律师事务所叶颢律师解答:

承诺迟延的情况如下:

(一)逾期承诺:指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届满后发出承诺而使承诺迟延。

(二)承诺迟到:指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但因其他原因而使承诺迟到。

迟到的承诺视为新要约,如果承诺明显地迟发了,明显地超过了合理期限,当然不能生效。但是,有许多承诺难于判断是否在合理期间发出的。判例法认为,如果受要约人有根据认为其承诺是在合理期间内发出的,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要约人应当接受这个承诺。

如果根据他的理由断定这个承诺已经逾期,不愿承认这个承诺,他就必须把这个意思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否则承诺有效、合同成立。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二十九条,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叶颢律师解析:

承诺的客观迟延和主观迟延法律后果有什么不同?

1、承诺的迟延与迟到的区别关键是是否在承诺期内做出。

2、承诺的迟延是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迟延的承诺应视为新要约。

3、承诺的迟到是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使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为迟到承诺,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迟到的承诺为有效承诺。

承诺生效的条件:

(一)承诺必须是在有效时间内作出。所谓有效时间,是指要约定有答复期限的,规定的期限内即为有效时间;要约并无答复期限的,通常认为合理的时间(如信件、电报往来及受要约人考虑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即为有效时间。

(二)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要约和承诺是一种相对人的行为。因此,承诺必须由被要约人作出。被要约人以外的任何第三者即使知道要约的内容并对此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也不能认为是承诺。被要约人,通常指的是受要约人本人,但也包括其授权的代理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承诺都具有同等效力。

(三)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即承诺必须是无条件地接受要约的所有条件。据此,凡是第三者对要约人所作的“承诺”;凡是超过规定时间的承诺,(有的也叫“迟到的承诺”);凡是内容与要约不相一致的承诺,都不是有效的承诺,而是一项新的要约或反要约,必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后才能成立合同,对于口头要约的承诺,除要约有期限外,沉默不能作为承诺的方式,承诺的效力表现为要约人收到受要约人的承诺时,合同即为成立。

叶颢律师,法律硕士,从事法律工作近十年,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