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哪些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10-16 16:29:31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本文主要讲解有关合同法合同终止法律知识,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哪些 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合同权利义务消灭,未履行的合同义务不再需要继续履行;合同附随义务产生,并进入履行阶段;合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采取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一、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哪些

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哪些

  解除合同后的法律后果是:

  1.合同权利义务消灭,未履行的合同义务不再履行;

  2.合同附随义务发生,并进入履行阶段;

  3.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特定权利和合同的特定条款仍然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合同解除的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约定解除合同是什么

  约定解除是指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事项,待约定的事由出现时,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我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民法典承认了约定解除,因为约定解除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产生的,其本身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复杂的事物面前,它可以更确切地适应当事人的需要。当事人采取约定解除的目的虽然有所不同,但主要是考虑到当主客观上的各种障碍出现时,可以从合同的拘束下解脱出来,给废除合同留有余地,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当事人有必要把合同条款规定得更细致、更灵活、更有策略性,其中应包括保留解除权的条款,使自己处于主动而有利的地位。

  三、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条件有哪些

  法务吧提醒您,依合同解除权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将其分为约定解除权和法定解除权。

  约定解除权即指通过当事人约定于一定事由发生时,一方或双方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约定解除权的产生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而不是单方所能决定。这种约定可以在订立合同时在合同中约定,也可以在订立合同后另行约定。

  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立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在约定解除权时,对此种权利的行使可以附加一定的条件,如解除权的发生情形、行使条件以及行使解除权的效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当发生符合行使约定解除权的事由时,并不当然出现合同解除的后果,而是必须经由解除权人在解除期限内向对方发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通常情况下,解除合同既可在诉讼外提出,也可在诉讼中提出。而如有解除权行使方法特殊约定的,则应依其约定。

  法定解除权即指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当一定事由发生时,一方当事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