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任职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09-28 23:13:12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任职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
(人社厅发〔2013〕1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是具有一定的法学基础,熟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知识,掌握仲裁理论和技能,把握仲裁工作规律和特点的专业性人才。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提升调解仲裁服务社会能力,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调解仲裁队伍。针对当前部分仲裁员业务素质和办案能力还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状况,我们组织制定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任职培训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培训大纲》)。《培训大纲》规定了仲裁员履职所必须掌握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是仲裁员聘前培训的主要依据和业务培训的基本依据。
加强培训是提高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制定实施培训大纲是增强培训工作规范性、有效性及针对性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把培训工作作为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重要措施,摆到重要位置。在仲裁员聘前培训中一定要按纲施训,夯实仲裁员基本功;在业务培训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仲裁实操技能等内容。要保证仲裁员培训时间,每名仲裁员每年脱产培训时间应不低于40学时。
现将《培训大纲》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各地在贯彻实施《培训大纲》及培训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反馈给部调解仲裁管理司。
附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任职培训大纲(试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13年12月22日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任职培训大纲(试行)
目 录
第一部 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基础理论
第一章 劳动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第二节 劳动关系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章 争议处理制度概述
第一节 争议的概念、特征、性质和分类
第二节 争议处理制度、方式和机构
第三节 争议处理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第四节 争议处理基本原则
第五节 争议处理的一般依据和特有依据
第三章 争议协商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
第一节 协商和解
第二节 调解
第三节 仲裁
第四节 诉讼
第四章 人事争议仲裁基础理论
第一节 人事争议仲裁概述
第二节 聘用合同
第三节 解除人事关系
第二部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程序法基本知识
第一章 争议仲裁制度
第一节 受理范围与管辖
第二节 仲裁参与人
第三节 仲裁证据
第四节 仲裁时效
第二章 仲裁程序
第一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节 开庭审理
第三节 庭审笔录
第四节 决定和裁决
第五节 期间与送达
第六节 仲裁监督
第七节 涉外争议处理
第八节 集体争议处理
第三章 仲裁文书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第一节 仲裁文书概述
第二节 仲裁文书的作用
第三节 仲裁文书的种类
第三部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实体法基础知识
Ⅰ 劳动基准篇
第一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一节 工时立法
第二节 工时标准和工时形式
第三节 休假
第四节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
第五节 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与补偿
第二章 工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资构成和工资形式
第三节 工资保障
第三章 劳动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规程
第三节 劳动保护管理制度
第四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五节 法律责任
Ⅱ 劳动关系协调篇
第一章 劳动合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续订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二章 集体合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
第三节 法律责任
第三章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
第三节 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
第四章 三方协商机制
第一节 三方协商机制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三方协商机制的机构、功能与运行
第三节 三方协商机制在中国
第五章 劳动保障监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劳动保障监察的主体和客体
第三节 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和管辖
第四节 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
第五节 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区别与联系 29
Ⅲ 特殊(非标准)劳动关系篇
第一章 劳务派遣
第一节 劳务派遣
第二节 劳务派遣的法律规范
第二章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及法律规范
第一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二节 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规范
Ⅳ 社会保险篇
第一章 社会保险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社会保险争议
第二章 主要社会保险
第一节 养老保险
第二节 失业保险
第三节 工伤保险
第四节 医疗保险
第五节 生育保险
第六节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管理
第四部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章 民法相关知识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第二节 民事合同
第三节 诉讼时效与期限
第四节 违约责任
第五节 缔约过失责任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
第一节 民事诉讼
第二节 诉
第三节 管辖
第四节 当事人
第五节 民事证据
第六节 期间、送达
第七节 法院调解
第八节 法院判决
第九节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十节 执行程序
第三章 仲裁法
第一节 仲裁概述
第二节 仲裁法概述
第五部 仲裁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第一章 仲裁员职业道德
第一节 仲裁员的职业要求
第二节 仲裁员的职业道德
第二章 仲裁员行为规范
第一节 仲裁员行为规范的特点
第二节 仲裁员行为规范
第三节 仲裁员的语言规范
附录:法律法规政策目录
第一部 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基础理论
第一章 劳动法律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
了解: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与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劳动法律的构成、基本结构、劳动法律在保护劳动者方面的作用。
掌握:劳动法律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劳动法律的基本原则,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协调体系。
培训内容: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1.概念、基本原则和体系
2.调整对象
3.主体
第二节 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2.集体劳动关系与个别劳动关系
3.劳动关系的协调体系
4.特殊劳动关系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
1.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别
2.劳动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
3.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
第二章 争议处理制度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争议及争议处理制度的概念。
理解:争议原因、类型及特征。
掌握:争议处理制度特点、作用、方式;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依据。
培训内容:
第一节 争议的概念、特征、性质和分类
1.概念和特征
2.性质和分类
第二节 争议处理制度、方式和机构
1.处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处理方式
3.处理机构
第三节 争议处理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2.作用
第四节 争议处理基本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正原则
3.及时原则
4.着重调解原则
第五节 争议处理的一般依据和特有依据
1.一般依据
2.特有依据
第三章 争议协商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
基本要求:
了解:争议的基本处理方式。
理解:争议处理基本方式的特点。
掌握:协商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几种争议处理程序和方法。
培训内容:
第一节 协商和解
1.协商和解的概念、特征
2.协商和解的范围、基本程序、方式
3.和解协议
4.协商和解的效力
5.协商和解与调解、仲裁的关系
第二节 调解
1.调解的概念、特征、依据、类型
2.调解组织、调解员
3.调解的原则、程序、时限
4.调解协议书及效力
5.调解方法、技巧
6.调解与仲裁的衔接
7.重大争议调解协调机制
第三节 仲裁
1.仲裁的概念和特征
2.仲裁委员会的概念和性质
3.仲裁委员会的设立和组成
4.仲裁委员会的职责
5.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6.仲裁庭的概念和组成
7.仲裁员的条件和聘任
8.仲裁员的管理和监督
9.仲裁活动的监督
第四节 诉讼
1.诉讼一般规定
2.诉讼程序
3.裁审衔接
4.人民法院审理争议案件的程序
5.人民法院处理争议案件的法律依据
6.执行
第四章 人事争议仲裁的基础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人事争议仲裁的性质、历史沿革;聘用制度的意义,聘用制度与原人事管理制度的区别;辞职、辞退、离职政策的适用对象及范围。
理解:人事争议仲裁的管辖、特点、时效;聘用合同的作用,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聘用合同的种类;辞职、辞退、离职政策的作用,与聘用制度的区别。
掌握:人事争议仲裁的主要内容和处理方式。
培训内容:
第一节 人事争议仲裁概述
1.人事争议
2.人事争议仲裁的历史沿革、性质和特征
3.受案范围
4.管辖
5.时效
6.特点
第二节 聘用合同
1.聘用制度的意义,与原人事管理制度的区别,签订聘用合同的组织程序和基本程序
2.聘用合同的种类、适用的范围和形式
3.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4.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岗位聘用
5.聘任制公务员概念、特点,聘任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和终止
6.军队文职人员的概念、岗位等级,文职人员聘用合同的签订、续聘和解聘
第三节 解除人事关系
1.辞职、辞退、离职(自动离职)的概念、政策适用对象及范围
2.辞职、辞退、离职(自动离职)政策的作用,与聘用制度的区别
3.法律后果
第二部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程序法基本知识
第一章 争议仲裁制度
基本要求:
了解: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
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特征。
掌握:受理范围与管辖;争议仲裁原则;争议仲裁证据及其种类。
培训内容:
第一节 受理范围与管辖
1.受理范围
2.管辖
第二节 仲裁参与人
1.当事人
2.代理人及其种类
3.第三人
4.其他参与人
第三节 仲裁证据
1.证据及其种类
2.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3.调取证据的相关要求
4.证据保全和鉴定
5.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
6.质证
7.证据的审核认定
第四节 仲裁时效
1.时效的概念及意义
2.时效的一般规定和特别规定
3.仲裁时效的起算点
4.时效的中断、中止
第二章 仲裁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仲裁的基本程序。
理解:仲裁的程序特点。
掌握:仲裁活动的流程;仲裁文书的特点;送达的几种方式;仲裁时限。
培训内容:
第一节 申请和受理
1.仲裁申请
2.立案审查
3.仲裁申请的受理和不予受理
4.答辩书和反申请
5.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
6.调解建议书
第二节 开庭审理
1.开庭前准备
2.庭审程序
3.仲裁程序的中止和终止
4.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三节 庭审笔录
1.庭审笔录制作的原则
2.庭审笔录制作的标准与规范
3.庭审笔录确认
第四节 决定和裁决
1.概念
2.决定
3.仲裁裁决的作出
4.先行裁决
5.先予执行裁决
6.撤销
7.撤诉、调解和裁决
8.终局裁决
第五节 期间与送达
1.法定期间
2.送达方式及要求
第六节 仲裁监督
1.仲裁活动监督
2.仲裁事后监督
3.裁决书补正
第七节 涉外争议处理
1.概念、特点
2.处理原则
第八节 集体争议处理
1.概念、特点
2.处理原则
第三章 仲裁文书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基本要求:
了解:仲裁文书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理解:仲裁文书制作的要求。
掌握:各类仲裁文书的书写、制作。
培训内容:
第一节 仲裁文书概述
1.概念
2.特点
3.制作要求
4.文书种类
5.写作要求
第二节 仲裁文书的作用
1.解决争议
2.凭证和依据作用
3.宣传和引导作用
第三节 仲裁文书的种类
一、仲裁申请阶段文书
1.申请仲裁须知
2.仲裁申请书
3.口述申请笔录
4.收件回执
5.集体争议案件推举代表人申请书
二、立案审查阶段文书
1.立案组庭审批表
2.受理通知书
3.不予受理通知书
4.应诉通知书
5.仲裁第三人通知书
6.答辩书
7.放弃(减少)答辩期同意书
8.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
9.授权委托书
10.指定代理人通知书
11.举证通知书
12.证据清单
13.关于移送案件管辖的函
14.案件移送接收回执
三、庭前准备阶段文书
1.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2.回避申请书
3.协助查询函
4.委托鉴定/勘验函
5.调查笔录
6.庭前调解建议书
7.庭前调解笔录
四、开庭审理阶段文书
1.旁听人员登记表
2.庭审笔录
3.仲裁庭评议笔录
4.案件延期处理审批表
5.案件中止处理审批表
五、结案阶段文书
1.撤回仲裁申请书
2.同意撤回仲裁申请通知书
3.撤回仲裁申请通知书
4.视为撤回仲裁申请通知书
5.仲裁调解书
6.仲裁裁决书
7.仲裁决定书
8.仲裁结案审批表
六、送达阶段文书
1.送达回证
2.裁决书送达证明
3.公告
七、归档文书
1.仲裁案卷
2.案卷目录
3.备考表
八、其他文书
1.财产保全申请书
2.先予执行申请书
3.移送人民法院先予执行函
4.仲裁建议书
5.仲裁员办案监督表
6.仲裁案件回访登记表
第三部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实体法基础知识
Ⅰ 劳动基准篇
第一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基本要求:
了解: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休息时间的含义。
理解:现行立法关于工时标准、工时形式、休假和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
掌握:标准工时、非标准工时以及休息休假的法律规定及相关计算方法。
培训内容:
第一节 工时立法
1.概念和划分
2.工时立法的起源和发展
3.工时立法的主要任务和内容第二节 工时标准和工时形式
1.工时标准
2.工时形式
第三节 休假
1.法定节假日
2.年休假
3.探亲假
4.其他假期
第四节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
1.概念
2.待遇
第五节 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与补偿
1.概念和形式
2.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
3.延长工作时间的补偿
4.法律责任
第二章 工资
基本要求:
了解:工资的概念、职能、构成和形式。
理解:工资立法现状、工资保障制度的要素。
掌握:工资构成和形式、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社会平均工资以及最低工资。
培训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工资的概念和职能
2.工资立法的原则
3.劳动者的报酬权、用人单位的工资分配权、国家的工资管理权
第二节 工资构成和工资形式
1.工资构成
2.工资与报酬的区别与联系
3.工资形式
4.以工资为基数的用途
第三节 工资保障
1.最低工资概念、组成、制定
2.社会平均工资
3.基本工资的构成
4.工资支付保障
5.特殊工资保障规定
第三章 劳动保护
基本要求:
了解:劳动保护法律体系、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规范、劳动保护管理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的基本内容。
理解:劳动保护的含义、任务和方针、劳动保护关系中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等相关规定。
培训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劳动保护的概念和特征
2.劳动保护法律的概念和立法概况
3.劳动保护法律体系
4.劳动保护关系中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规程
1.劳动安全技术规程
2.劳动卫生技术规程
第三节 劳动保护管理制度
1.一般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第四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1.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
2.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
第五节 法律责任
1.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2.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职业病防治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法律规定
Ⅱ 劳动关系协调篇
第一章 劳动合同
基本要求:
了解:劳动合同概念特点、种类,先合同义务、劳动合同的订立、条款、效力,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后合同义务。
理解:劳动合同的作用,与民事合同的区别,与劳动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的区别。
掌握:劳动合同生效、劳动合同几种期限、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经济补偿金、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培训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劳动合同的概念、效力及与劳动关系的关系
2.劳动合同的特点
3.劳动合同与相近民事合同的区别
4.劳动合同的分类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1.劳动合同的形式
2.劳动合同的内容
3.未正确履行或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续订
1.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
2.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认定及处理
3.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4.试用期
5.服务期
6.保密协议
7.竞业限制
8.未订立和未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1.劳动合同的履行
2.劳动合同的变更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1.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种类
2.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
3.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
4.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5.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法律后果
6.经济补偿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
第二章 集体合同
基本要求:
了解:集体合同的含义和特征、集体合同制度的要素。
理解:集体合同制度的意义、集体合同制度变迁的方向、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劳动规章制度在企业内调整劳动关系的作用。
掌握:学会分析集体合同条款、处理好集体合同与劳动法律、劳动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的关系。
培训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集体合同概念
2.集体合同的立法概况
3.集体合同的意义
4.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
1.集体合同的订立
2.集体合同的效力
3.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第三节 法律责任
1.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2.工会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
基本要求:
了解: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含义、特征、制定模式。
理解:规章制度在用人单位内调整劳动关系的作用。有效要件和法律效力,纪律处分的制度要素。
掌握:规章制度概念、制定方法、程序。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的证据功能。
培训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
2.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渊源
第二节 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
1.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
3.制定、修订程序
4.协商程序
5.告知程序
第三节 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
1.有效要件
2.效力的表现
3.集体合同、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的效力关系
第四章 三方协商机制
基本要求:
了解:三方协商机制的意义。
理解:三方协商机制的机构特点、功能。
掌握:三方协商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培训内容:
第一节 三方协商机制的产生与发展
1.概念
2.发展过程
第二节 三方协商机制的机构、功能与运行
1.机构构成
2.运行特点
第三节 三方协商机制在中国
1.现状
2.特点
第五章 劳动保障监察
基本要求:
了解:劳动保障监察的含义及其体系。
理解:理解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形式和制度要素。
掌握: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在劳动基准监督中的作用。
培训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
2.形式
第二节 劳动保障监察的主体和客体
1.劳动保障监察主体
2.劳动保障监察客体
第三节 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和管辖
1.职责
2.管辖
第四节 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
1.普通不立案检查程序
2.普通立案检查程序
3.劳动保障监察的时效
4.劳动保障检查程序
第五节 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2.联系
Ⅲ 特殊(非标准)劳动关系篇
第一章 劳务派遣
基本要求:
了解:劳务派遣的概念。
理解:人力资源市场中劳务派遣的作用,劳务派遣用工的结构与问题。
掌握: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
培训内容:
第一节 劳务派遣
1.劳务派遣的概念、特征
2.国际上劳务派遣就业方式的由来
3.国际劳工公约与劳务派遣
4.我国劳务派遣的由来与特征
第二节 劳务派遣的法律规范
1.劳务派遣单位的性质、行政许可
2.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3.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的特点
4.劳务派遣协议
5.被劳务派遣劳动者的权利与待遇
6.用工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7.劳务派遣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8.劳务派遣三方关系中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及法律规范
基本要求:
了解: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
理解:人力资源市场中非全日制用工的作用,非全日制用工的结构与问题。
掌握:非全日制用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
培训内容:
第一节 非全日制用工
1.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
2.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形式与特点
第二节 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规范
非全日制用工相关规定
Ⅳ 社会保险篇
第一章 社会保险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
了解:社会保险的含义、特征和历史沿革;我国社会保险改革的趋势。
理解: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要素,理解各险种的制度要素。
掌握:我国社会保险争议的含义、范围、处理及与诉讼的衔接。
培训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社会保险的概念
2.社会保险的特征
3.社会保险的特点
4.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区别
5.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之区别联系
6.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
7.职业性社会保险与非职业性社会保险
第二节 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要素
1.社会保险法律关系
2.社会保险参保主体与缴费主体
3.社会保险关系与劳动人事关系的关系
4.社会保险结构
5.社会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
6.社会保险待遇的计算
第三节 社会保险争议
1.社会保险争议的含义
2.社会保险争议的范围
3.社会保险争议处理的原则
4.与诉讼的衔接
第二章 主要社会保险
基本要求:
了解:社会保险的种类、含义、特征和历史沿革;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趋势。
理解:社会保险的基本要素,各险种的制度要素。
掌握:我国各种社会保险的现状及特点,尤其是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现状与特点,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特点。
培训内容:
第一节 养老保险
1.概念
2.养老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
3.养老保险待遇的内容、标准和给付
第二节 失业保险
1.概念
2.失业保险的对象和条件
3.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
4.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
第三节 工伤保险
1.概念
2.工伤的范围
3.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4.工伤保险待遇
5.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
6.用人单位责任
第四节 医疗保险
1.概念
2.医疗保险待遇的内容
3.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
第五节 生育保险
1.概念
2.生育保险的实施对象
3.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
4.生育保险待遇的给付
第六节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管理
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
2.社会保险基金概念和基金安全
3.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第四部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章 民法相关知识
基本要求:
了解: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的概念、民事合同、违约责任、缔约责任、侵权责任、民事代理。
理解: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分类及其意义、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民事责任的概念、民事合同、违约责任、缔约责任、侵权责任等概念及与劳动法律的关联。
培训内容: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民法的基本原则
3.民事权利的分类
4.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5.民事行为的有效与否
6.民事责任第二节 民事合同
1.概念
2.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
第三节 诉讼时效与期限
1.诉讼时效的概念
2.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和法律效果
3.诉讼时效期间
4.期限的含义、效力
第四节 违约责任
1.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2.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
3.违约行为的形态
4.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
5.违约责任的形式
第五节 缔约过失责任
1.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2.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
3.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
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纠纷、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民事诉讼主管、民事诉讼各类管辖的概念;诉的概念和特征;当事人、代理人、民事证据概念与特征;期间与送达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