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夫妻债务——兼评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10-16 16:43:08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关键词: 夫妻法律关系//对外民事法律行为/家事代理/表见代理

论夫妻债务——兼评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

  内容提要: 本文以夫妻法律关系的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对夫妻法律关系主体的详细分析,概括出夫妻对外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形成的债务是否为夫妻债务予以认定。

  一、夫妻法律关系

  所谓夫妻法律关系,是指男女双方以共同生活为目的,根据法律规定自愿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根据本文需要,下文提到的夫妻法律关系仅指财产关系。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夫妻法律关系具有以下本质属性:1、双方地位平等;2、以共同生活为目的;3、具有一定的共同财产——是共同生活目的的必然的、内在的要求。下面就夫妻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主体作具体分析,揭示夫妻法律关系主体特征。

  主体制度是私法的基础,私法的全部体系都是以表现为法律主体的人为出发点和核心而建构起来的。在私法史上,主体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变迁,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两个基本类型:罗马法上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主体制度和近代民法(以法国法、德国法为代表)上的以个人为本位的主体制度。罗马法的主体制度建立在家庭本位的基础之上,在法律史上首次创造了人格的概念,并借此区分自然的人与法律上的人,但罗马法把自然的人排除在法律主体的范畴之外,即自然人不是人。 [1]近代民法以人文主义精神为基础,彻底打破了罩在人头上的象征各种身份的面具,通过法律把人从教会、家庭、行会以及各种身份集团中解放出来,以人的自由、平等、尊严等价值理念为依托,确立了以人为出发点和核心的主体制度,简单说,就是一切自然人都是人。1804年,作为欧洲大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这一宣示在历史上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和确定了一切自然人的法律人格一律平等,其不仅在民法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也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新贡献”。 [2]近代各国无不以人为基准,建构各自的私法体系,以“人”为本位的模式成为近代民法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在法律技术上,以主体、权利主体、权利能力、法律人格等概念为技术工具而建立的主体制度,体现了民法“是以对生存的人(包括能够作为人的组织)确立为人为根本出发点,并以人的彻底解放为终极关怀的” [3],体现了民法对人和人的尊严的尊重。 [4]这个发展过程,用梅因的话描述就是“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5]作为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关系作为私法调整的主要对象之一,其从“夫妻一体主义”发展为“夫妻别体主义”的历史沿革更是明显体现了上述主体的发展过程。所谓“夫妻一体主义”,是指男女结婚后合为一体,夫妻的人格相互吸收,在古代以夫权为表征的家庭制度下,实质上是妻的人格为夫所吸收,妻婚后没有独立的财产权,没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所谓“夫妻别体主义”也称为“夫妻异体主义”,指男女婚后各保有独立的人格,各有财产上的权利和行为能力,相互之间有权利义务关系,表现为男女在法律上的平等。 [6]我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是对夫妻关系主体地位的宣示,作为调整夫妻关系的总的原则性规定,是夫妻间权利义务的基础。具体表现为:

  1、人格独立。现代婚姻法律制度均是以个人本位建立起来的,强调夫妻关系之间,夫、妻人格独立,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事务,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夫、妻是独立的民事法律主体,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没有人身依附关系,没有尊卑主从关系,是夫妻地位平等的基础。古代以家庭本位建立起来的“夫妻一体主义”夫妻关系,实质上妻不是作为主体存在,而是作为夫的客体而存在,妻丧失法律上的人格。现代婚姻法律制度的夫妻关系中,夫、妻均作为主体而存在,在此之上没有一个抽象的所谓“家庭”主体,家庭概念是一个社会学上的主体概念,不是一个法律上的独立的主体概念,明确这一点,对夫妻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和效力的认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夫、妻人格独立的基础为财产独立,“无财产即无人格” [7]。所谓财产独立,并不仅指各人占有个人的财产,各人占有个人的财产仅是财产独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该种财产占有形式在现代婚姻制度下是作为补充而存在的。 [8]现代婚姻制度下作为主要形式存在的财产制度为“共同所有”。 [9]财产独立指的是对财产处理的独立,也就是说,在处理夫、妻财产时,不管是作为个人财产形式存在的财产还是作为共同所有的形式存在的财产,一方的意志独立,不受另一方的支配或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