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保时捷女车主事件舆情研究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09-27 00:58:04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编者按:7月30日,一段秒拍视频在网络热传,内容显示重庆一驾驶保时捷的女司机与一名男司机发生争执,女司机先动手扇了对方一耳光,被男司机回击。当日,重庆警方对此回应称,已对女司机驾车未按规定掉头、穿高跟鞋、戴帽子等行为进行处罚。然而该女子的嚣张态度引发了公愤,网民对其发起了“人肉搜索”,其家庭背景、收入来源、交通违法处理等都被指有“猫腻”。在舆论不断要求公布女子“背景”的强烈呼吁下,8月1日晚间,重庆官方再次做出回应,确认女车主丈夫系某派出所所长,并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8月5日,官方再次透露,该女子丈夫被暂停职务。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通过梳理涉事单位舆情处置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以供参考。

重庆保时捷女车主事件舆情研究

【舆情综述】

1. 网传两司机“互扇耳光”视频 重庆警方快速回应

7月30日14时许,“红星新闻”发布一段视频微博,视频内容显示,当日在重庆渝北区一路口附近,一驾驶保时捷的女子在斑马线调头时被另一辆直行的奇瑞车挡住,女司机下车后与男车主发生语言冲突。期间,保时捷女司机突然扇了男司机一耳光,男司机立即回击一巴掌,女司机的帽檐被扇飞。随后,相关内容被“@新浪重庆”转发,迅速引发热议。当日,该微博被点赞1.5万次,评论超过2千次,视频点击量达2000多万次。评论中,网民纷纷表示男子“还击得好”,该女子不守交通规则还打人,“猖狂至极被教做人”。

当日19时36分,重庆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重庆”发布视频消息称:交巡警查明女子驾车未按规定掉头,罚款200元;驾车戴帽、穿高跟鞋等,妨碍安全行车的行为,扣2分,罚款50元。双方已就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平安重庆”还在视频中评论称:“话说女子做生意赚了钱,有钱也不能任性啊!当街动手更不可取!”

2. 女子遭网民深扒和爆料 网民揣测其深厚“背景”

涉事女车主的嚣张态度引起了不少网民气愤。此外,7月31日,有媒体报道称,被保时捷女司机扇耳光男子表示道歉,他还称对方“让我很害怕”,自己一直处于恐惧和焦虑状态。

不少网民对男司机先道歉表示不解,呼吁查查女司机“背景”,并发起“人肉搜索”。网民“@疯狂的老北京”扒出其以往飙车经常违章和闹事的视频,有段视频中该女子声称“我在渝北飙车是出了名的,红灯我全部都是闯,我打个电话全改”。这一视频很快引发众怒。有网民曝光女车主的姓名、身份证号、车牌号以及家庭背景,称其真名为李某,丈夫为某派出所所长,年轻时就性格张扬,现在做土石方生意,家住800万的别墅,名下豪车多辆等。8月1日,《新京报》等媒体报道指出,其丈夫童某确为某派出所所长。

该事件舆情热度一路走高,继“被保时捷女车主扇耳光男子回应”7月31日登上微博热搜榜榜首后,8月1日,“保时捷女车主丈夫确为派出所所长”又成为热搜榜第二名。

3. 网民要求公布女子“背景” 警方说法遭猜疑

7月31日,据网传一则截图消息显示,当地警方对此事发布一条紧急通知,要求辖区警务人员不得向外界透露任何情况和当事人的任何信息。媒体“@检察风云杂志”对此质疑道:“警方为何单独发‘紧急情况’特别强调?情况如果属实,警方行为令人费解。”

8月1日,华龙网对女车主自称能随意删除违法记录向警方进行求证,警方回应称“李某车辆从2016年过户到李某名下3年来,共计有29条交通违法记录,2019年就有7条,均按规定全部接受了处罚”。报道还提到,对于其丈夫为当地某派出所所长的说法,当地警方称“正核查”,而涉事派出所及渝北分局均称“不方便透露”。对此,不断有网民指责警方处置有包庇之嫌,持续质疑其家庭背景、收入来源、交通违法处理等有“猫腻”。

4. 官方成立调查组彻查 女车主所长丈夫被停职

8月1日22时45分,官方微博“@重庆发布”发通报称,针对公众关注的渝北区保时捷女车主有关情况,重庆市公安局责成渝北区公安分局成立调查组,对网络反映的李某和其丈夫渝北区公安分局石船派出所所长童小华相关情况,依纪依法调查处理。相关事实查清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平安重庆”也发布了相关消息。相关微博被点赞70余万次,评论5万余次,网民纷纷留言表示“坐等重庆官方调查结果”。随后,媒体报道称重庆成立调查组彻查此事,多数网民评论“大快人心”,调侃女司机“实力坑夫”。

8月5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称,据重庆市公安局内部人士透露,保时捷女司机“所长丈夫”已被暂时停职,相关问题还要等待市局的调查结果。涉事女车主李某也通过重庆本地自媒体帐号“白衣海盗”发声回应,自述家庭情况,并称从未利用丈夫的影响力。截至8月8日12时,此事尚无新进展公布,相关媒体报道4.5万余篇,微博22余万条,微信1.8万篇。

【舆论观察】

围绕该事件,舆论讨论层次丰富,先是震惊于女车主嚣张跋扈“底气何来”,随着信息曝光越多,“巨富疑云”“特权想象”等追问紧随其后,舆论呼吁警方进一步回应疑惑,建议严惩公共空间的规则破坏者,认为遵纪守法与良好家风密不可分,公职人员更要管好家属。

1. 呼吁警方进一步回应舆论疑惑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一记耳光,打出了霸蛮和颟顸,也打出实力坑夫的节奏。从自称‘爱飙车、经常闯红灯、扣分随意销’,到家庭背景、收入来源、交通违法处理被指有‘猫腻’,亟待一一求证。正视质疑深查细挖,经得起追问,才能祛除人们心中的担忧和疑虑”。《南方日报》也认为,对执法者而言,当然要就事论事、依法办事。不过,有鉴于此事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猜测和议论,相关部门似乎有必要进一步作出及时有效回应,才能避免公众无端揣测,从而赢得公众信服。

2. 建议严惩公共空间的规则破坏者

《新京报》评论称,公共空间,得讲规则。撒泼耍横,那不叫硬气叫痞气。这世上,没有人有义务去包容你的跋扈,一旦跋扈越过了道德和法律边界,那结局亦可料定:道德不答应,法律不纵容。《长江日报》评论认为,此事揭示出“特殊通道”“社会能人”的现实存在,呼吁“公共生活的指导原则,是平等而不是特殊,更不是‘特权’。社会一切制度和规则都应体现社会公正,而不能为‘特殊’网开一面”。此外,《齐鲁晚报》评论还建议,应该重视民事领域中的正当防卫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法律,像仅仅扇人两耳光等行为,也应该给予人格尊严伤害赔偿,让人们不敢轻易耍横。

3. 认为遵纪守法与良好家风密不可分

该舆情发酵当日,“严书记”事件当事人严春风因犯受贿罪获刑十年的消息公布,作为被妻子“坑”了典型案例,该案件也引起了不少舆论的关联讨论。如网民猜测,“‘童所长’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严书记’?”澎湃新闻网评论称,家属们飞扬跋扈、胡作非为,某种程度上来说,离不开领导干部持家不严的责任。《每日经济新闻》评论质疑道,从保一方平安的“所长”职责角度来看,也会令人诟病——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毕竟,一个所长连“小家”都“管”不好,如何能“管”好“大家”,保一方平安?

【舆情解析】

本次舆情起源于一场日常的普通交通纠纷,却迅速地演变成为一场“网络狂欢”,这与涉事女车主的话题性特质有直接关系。其嚣张跋扈的行为引发舆论强烈反感,网民对其进行“人肉搜索”令舆情向纵深发酵,在此过程中涉事女车主“背景”曝光不断引发网络猜测,加上当地警方的舆情敏感低、回应力度不足,多方面原因共同催化了这次公众瞩目的舆情事件。

1. 标签化身份与反差增加话题性

此次事件主要在于保时捷女司机嚣张跋扈,一副“社会人”的形象,强烈激发了大众的反感情绪。事件本起因于女司机不按交通规则行驶,但女司机却“无理还不饶人”,不但指责对方男司机开“叫花子车”,还动手打人。“豪车车主”“飞扬跋扈”这些标签化的身份与反差也令男司机赚得更多同情。同时,女司机的行为也被打上“恃富而骄”的典型标签。公众在仇富情绪和正义之心的双重作用下,对女司机进行网络舆论“绞杀”。

2.“人肉搜索”促进舆情纵深发酵

虽然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纠纷,但是因为女司机任性、高调的做派,“吃瓜群众”死死揪住此事不放。在舆情发酵过程中,不断有“知情人”和网民介入其间,对保时捷女司机展开全方位爆料和“人肉搜索”,将女司机之前的违章行为,还有如身份信息、家庭背景等悉数曝光。尤其是女车主曾经多次与他人产生行车纠纷,还现场狂妄放言、无视法规等行为,都刺激了网民刨根问底的窥探心态,网民不断追踪和探究女司机的“深厚背景”,令舆情发酵向深度发展。期间,还有不少网民对该事件进行娱乐化调侃,女司机被戏称为“帽子姐”,其帽子打飞的画面被演绎成各种段子,也加重了网络狂欢的意味。

3. 事件背后“权力想象”放大猜测

随着各种关于女司机“网曝”内容的丰富,再加上当事男司机反而先道歉的唯唯诺诺,舆论更是加深了对于保时捷女司机“能量巨大”的印象,并持续追问其嚣张暴戾的底气源于哪里、那么多交通违规何人给处理、其丈夫是否为基层派出所所长?这些网络疑问亟待警方给出明确解答。在后续其丈夫身份得以确认后,舆论猜想更是进一步升级,女司机住在价值800万的别墅中、家中豪车多辆,一个派出所所长怎么供养得起这样奢侈的生活状态?围绕这起纠纷产生了一些实实虚虚、涉及“以权谋私”“滥用职权”“贪赃枉法”等种种话题和猜测,放大舆论对“有权任性”的猜测和想象。

4. 警方舆情敏感度不足加深危机

在此次舆情事件中,面对坊间对女司机“背景”的猜测,还有“熟人”言之凿凿地“爆料”。在舆情诉求已经明确指向公安机关之时,涉事的派出所和公安分局无疑显得有些反应迟缓,导致舆情危机持续加深。比如,在对于舆论追问最多的女子丈夫是否为某派出所所长的焦点问题上,涉事派出所和公安分局含糊其辞、躲避舆论,很容易引发网民对涉事人员身份特殊的揣测。此类事件看似不起眼,一旦处理不当,在网络狂欢式讨论下,就会升级成为全国关注的舆情风暴,消解公安执法权威,冲击公安队伍形象,甚至对社会公平产生某种错误“引导”,更可能丢掉世道人心。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9年第28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