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干扰边检执法惹众怒 政法机关如何应对涉明星舆情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09-27 00:56:58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舆情综述】

明星干扰边检执法惹众怒 政法机关如何应对涉明星舆情

1. 明星自称机场边检遭刁难 曝光工作人员证件照引发争议

6月17日下午4时许,曾轶可在其个人微博账号“@曾轶可NewestNews”上发文,称其在北京首都机场遭到工作人员的刁难,指责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应当受到严重处罚。此事引起网民围观,部分网民指责边检民警执法粗暴。另据网传照片显示,曾轶可在其博文中曾向边检民警“喊话”:“还说我骂你,在你有严重错误的情况下,我骂你全家又怎样。”当晚11时51分,曾轶可在微博上连发9张图片,曝光了边检民警个人的证件信息。这一做法引起网络争议,相关话题以近300万的搜索量迅速升至微博热搜榜第一位。有网民支持曾轶可“维权”,也有网民质疑其利用影响力煽动粉丝进行网络暴力。

18日上午,部分娱乐账号和网络大V关注此事,使得该舆情出现第一次峰值。“@霜叶”评论称,“过安检遮挡面容、不配合工作、辱骂工作人员、在安检区违法拍照……我们普通老百姓要是这么做,早就被拘留了。请不要给普通民众‘艺人可以凌驾法律’的感觉”。媒体报道中,有律师指出,涉事明星的行为涉嫌侵犯边检民警的名誉权,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诽谤罪。

2. 北京边检通报事件经过 “保留追究权力”遭追问

6月19日6时许,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官方微博“@北京边检”发布调查通报,还原事件经过,对于曾轶可的侵权行为表示“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力”。国家移民管理局官方微博随后转发通报并评论称,“让执法者腰杆更硬,让守法者心里更暖。国门神圣,法律庄严!”“@共青团中央” “@紫光阁” “@警民直通车-上海”等官方账号参与传播扩散,舆情热度急速飙升,不到两小时即触顶,形成第二次峰值。

与此同时,官方处理结果也引起部分舆论不满。不少网民认为,曾轶可辱骂边检民警、破坏边检规定、曝光民警信息,已不能算“情节轻微”,执法部门应追究其违法违规责任。如“@法医秦明”质问:“这样抗法、辱骂、上网诽谤、泄露民警身份的行为都可以‘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那什么样的行为不保留?”还有一些网民转发2018年的“女子在首都机场辱骂边检民警 涉嫌扰乱口岸秩序被警告并罚款两千元”旧闻,并在该消息下点名“@北京边检”,要求处罚涉事明星。微博上迅速形成热门话题“#北京边检回应曾轶可事件#”,阅读量目前已达2.7亿,“@北京边检”的回应微博在当天转评超过5万人次。

3. 涉事明星公开道歉未获认可 部分舆论呼吁官方释疑

在网民强烈呼声下,6月19日13时许,曾轶可在其个人微博发声,就该事件致歉,承认自己言行失当,并表示“愿承担后果”。这条道歉微博在发出当天评论量就突破10万条,新浪微博话题“#曾轶可道歉#”阅读量达6.5亿。但多数网民并不买账,质疑其只是迫于舆论压力道歉,还有网民喊话劝其“自首”。至此,该舆情出现第三次峰值。目前,北京边检尚未对其致歉作出回应。

多家媒体就此事发表评论文章,主要有三个角度:一是批评涉事明星行为,如人民网评论指出,曾轶可通过曝光个人信息的方式,煽动对执法人员的网络暴力,不仅要检视自身、认识到错误,更应该好好补补法律知识;二是认为明星“维权”也需合理合法,公众人物话语权更应保持克制;三是呼吁官方澄清疑惑,如澎湃新闻等媒体评论指出,面对舆论在事实层面的疑惑,执法部门有必要清楚地说明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冲突时的执法录像若能公布出来,相信更能让曾轶可心服口服,而围观者也能得到有益启示。截至6月20日12时,与此事相关的新闻1200余篇,新浪微博超12万条,微信文章3000余篇。

【舆情点评】

该事件发酵于微博,在微博舆论场上形成爆点,并在主流舆论的推动下,迅速成为全网关注的热点事件。曾轶可在社交媒体发文爆料时,该事件并未引起大范围热议,关注者以娱乐账号为主,而真正热度爆发,获得大量舆论关注,则是在“@北京边检”正式回应后。从数据上来看,以官方回应为界限,回应前微博数据总量1.8万余条,而回应后12小时内的微博数据量接近9万条,是前者的四倍多。大量权威账号转发官方通报内容,包括“@共青团中央”“@紫光阁”“@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视点”等极具影响力的政府机构和媒体官微,“@江宁婆婆”“@江宁公安在线”“@警民直通车-上海”等警届大V、政府机构账号也参与传播扩散,使得话题热度空前。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9年第21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彭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