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37天后不放人怎么办?家属需要做什么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09-27 00:50:15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刑事拘留37天后不放人怎么办?家属需要做什么

  刑事拘留期限最长为37天,超过三十七天的,应当解除强制措施,释放被拘留人,如果公安机关继续关押犯罪嫌疑人,犯罪人、被告人可要求国家赔偿或者进行申诉。刑事拘留37天后还没放人的,大概率是被监视居住或者逮捕了,家属一般会在24小时以内收到办案机关的通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刑事拘留37天后案件走向如何?

  刑事拘留37天后,案件可能有以下走向:

  (1)最好的结果是释放;

  (2)虽然被释放,但被处以行政处罚;

  (3)取保候审;

  (4)监视居住;

  (5)逮捕。

  如果刑事拘留37天后还没放人的,大概率是被监视居住或逮捕了。

  家属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都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不论采取哪种措施,刑事案件都还在向前推进。

  取保候审不等于没事,监视居住、逮捕也不意味着情况很糟糕。

  取保候审后,可能会因为出现新证据、新情况而被监视居住或逮捕;监视居住、逮捕也可能会因为出现新证据、新情况,而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

  家属应该怎么办呢?

  (1)如果是被监视居住或逮捕的,此种情况下,意味着亲人有很大的概率会被判处实刑。而家属却很难见到亲人,也不清楚案件的具体情况。

  因此,家属一定要及时委托律师去会见、阅卷、与办案机关沟通,全面了解案情后,选择最有利于亲人的辩护方案。

  (2)如果是被取保候审的,家属需要为亲人准备保证金,或作为保证人去办案机关办理取保候审手续。

  另外,千万不要抱着“人出来就没事儿了的心态”,还是要尽量委托律师,以便在每个阶段都能与办案机关进行良好的沟通。

  特别是到了检察院阶段,有了卷宗后,要尽快委托律师去阅卷,看是否能争取不起诉或缓刑的量刑建议。

  (3)如果是被释放或释放后处以行政处罚的,家属就只需要耐心等待亲人回来;需要处以行政处罚的,家属需要做的就是陪伴亲人主动接受行政处罚。

  如果一个人被刑事拘留37天后仍未被释放,建议采取以下步骤:

  1. 了解拘留原因:了解清楚为什么被拘留。审查拘留令或与执法机构沟通以了解具体的拘留原因、案件性质和调查进展。这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拘留时间超过了通常的期限。

  2. 与家人或朋友保持联系:与家人或朋友保持紧密联系,让他们知道你的状况并寻求他们的协助。他们可以帮助你与律师、人权组织或其他相关机构联系,以了解你的权益和法律程序。

  3. 请求律师的援助:寻找并聘请一位合格的律师,以代表你的利益和权益。律师将帮助你理清案情、提供法律建议和协助你寻找解决方法。他们可以与执法机构或法院沟通,确保你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4.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你无法支付律师费用,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将根据你的经济状况以及案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为你安排一位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

  5. 与执法机构沟通:与执法机构进行积极的沟通,要求他们解释你被拘留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超过了通常的拘留期限。提供任何可能有助于案件进展的信息,尽量配合执法机构的调查工作。

  6. 保护个人权益:在拘留期间,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遵守法律规定,保持合作,并积极与你的律师合作,以便根据需要采取行动。

  7. 寻求独立监察机构的帮助: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权益遭到了侵犯或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可以寻求独立监察机构的帮助。独立监察机构可以对有关拘留情况进行调查,并确保你的权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处理刑事拘留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程序进行操作。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始终遵守法律程序、与合适的专业人士合作,并尽量保持冷静和合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