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前,我们连队两个新兵当了逃兵,抓回来后却没有处分他们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09-27 00:32:10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本文为对越自卫还击战回忆录《血色记忆》第3集,作者:参战老兵周强(以第一人称为13军39师115团c参战老兵张敏撰写),共产党员,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北和镇斗六村人。1978年3月7日入伍,陆军42军124师372团通信连战士,1979年4月17日调往广西军区边防5师15团通信连任副班长、班长。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荣立三等功一次。1982年2月退伍。主要作品:对越自卫还击战回忆录系列《塞上曲》《浴血28天》《浸血绷带》《铁血军魂》《血色记忆》《舔血刀锋》等。

对越作战前,我们连队两个新兵当了逃兵,抓回来后却没有处分他们

本文作者周强在越南境内留影

第二章 边境风云

1978年12月25日,四川省内江市。

夜,静极了。月儿从树林边上升起,向大地缓慢散发出微弱的月光,照得整个城市朦朦胧胧的。瑟瑟的寒风在大街上呼呼地刮过,吹起了地上的落叶,越发使人感到寒冷。各家的窗户紧紧实实地关着,街上空无一人。

但在这寒冷夜里的柏油马路上,一队队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行色匆匆地沿着公路往十里外的火车东站集结。

此时,内江火车东站到处都是全副武装的军人,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按各自部队的番号顺序进入火车车厢里。这些车厢平时都是装载货物的,也有人把它叫作闷罐车。因为军情紧急,所以这些车现在全部被部队临时征用。

早上8时,东方的太阳已慢慢升起,火车满载着军人往云南蒙自的方向出发了。

这就是我们13军39师115团离开四川内江的日子。

1978年12月,中越关系越来越紧张,越南的军事挑衅越演越烈,战争迫在眉睫。

为了应对战争,39师由原来的乙种部队按甲种部队编制扩充。在受命扩编后,一周内就搭起了扩编架子,10天内调补充骨干,配齐各级领导班子,全师每个团扩编三个连,这样全师共36个连队,其中每个营增编了一个连队,共补充新战士4681人。

由于扩编前老兵就已退伍,扩编后部队兵员缺额很大,有的班只有一个班长一个兵,副班长都配不齐。因此,除了从其他军区抽调来一些老兵作为战斗骨干担任班组长外,部队还补充了大量的新兵,有的新兵还是部队到达卧龙谷后才到位的。战士中新兵的比例,差不多是四分之一。

1979年1月初,我们在昆明大板桥转乘昆河线的米轨列车,来到了蒙自县的卧龙谷地域集结待命。

为保证部队拉得上,打得赢。我115团在卧龙谷期间进行了紧张的战前准备。

针对部队新兵多、部分战士有怯战思想、个别新兵还开小差等等问题,首先在加强纪律教育的同时,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让大家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保卫祖国是每个有志青年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一面大力宣扬爱国的英雄模范,一面组织批判上级通报的个别临阵脱逃的犯罪事例,通过正反对比,让大家树立起牢固的荣辱观。其次是通过上级的敌情通报和放映当时我国拍摄的电影纪录片等,进行形势教育,让大家看清越南当局犯我边境,杀我边民,威胁我边疆正常生产生活的罪恶行为。从而激发大家对越南白眼狼的仇恨。

就在这重要的时期,我们连队发生了一起新兵逃跑事件。

这两个逃跑的新兵都是四川自贡籍,当他们知道来这里要打仗的时候,就产生了害怕的心理,加上训练也比较辛苦。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他俩值班下岗后就偷偷地逃出连队营地。第2天早上天亮时,连里才发现少了两个兵。一查,才知道这两个兵是老乡,他俩所有物品都没带走,只是单身离去。

逃兵事件,很快就反映到营、团里,大家都确认他们是逃跑了,便立即全师通报。因为在最近几天内,各团都发生了几起新兵逃跑的事件。

第三天这些逃跑的兵被抓了回来,团、营、连对他们都进行了特别处理,即组织了全体战士列队,欢迎他们归来。真的有点搞不懂,他们像英雄归来似的受到了欢迎。

我想可能团里担忧对这些逃跑的兵进行严肃处理的话,会对更多新兵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响,所以采取了怀柔政策给他们安慰。

根据战场急需,我们7连狠抓了战前的军事训练。新兵主要学会使用手中武器,学会射击、投弹,要求必须完成二至三个实弹射击练习,完成一至二次手榴弹实弹投掷。专业分队新兵除完成射击、投弹外,还着重了解本专业基础知识。老兵的任务主要是对新兵进行传、帮、带。早操时间,适当增加紧急集合、短距离武装越野等科目,让新兵尽快适应部队生活,并在这些行动中学会正确携带装备行军、传口令、识别简易通信信号等。此时大家都有一种临战的紧迫感,所以训练非常刻苦,较快地提高了军事技能。

此时,新兵临战前的情绪动摇,作为老兵的我们就要有牢固稳定的状态,面临战争随时都有牺牲的风险。尤其是我已经不是一名普通的老兵,我是本连队同年入伍的战友中最先成为预备党员的老兵,恰遇战时的转正期。况且要经得住战争的考验,于是我的考虑比普通战士多了一份敬畏。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表现特别突出,不怕流血牺牲,我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以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在战友中发挥表率作用。

1979年1月底,我们在慢峨新村橡胶林里,进行了20多天的魔鬼式的临战训练。

说起来也真的很凑巧,我们在橡胶林里训练的时候,发现红河对岸的越南士兵也在训练。

当然,这些都需要借助望远镜才可以看得到,如果不用望远镜,肉眼是看不到的,因为距离较远对目标模糊看不清。

连长王云元(云南人,1963年入伍)为了满足我们这些兵的好奇心,就叫我们排着队,一个个轮流用望远镜往越南那边看去。

可能你会说,我们这样看着越南兵,越南兵也会看到我们,其实不然。我们所在的这个山头很高,越南那边所处的位置比较低,加上我们是在浓密的橡胶林,所以我们就很放心地仔细观察越南兵训练的情景。

临战训练结束后,我团奉命向边境开进。

那天,炊事班早早开始做饭,吃完饭后,我们部队稍作休息,就出发了。

我们沿着一条小道往前走着,过了不久就来到了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这时,尖刀组拿着砍刀在前面开路,我跟着连长王云元后面往上爬。山上几乎没有路,都是荒凉偏僻长满野草,平时几乎没有人踩踏的羊肠小道,地势十分险要。许多战友被刺扎破了手脚,一条条小伤口鲜血直流。有的地方路烂泥滑,摔了一跤又一跤,腿上留下了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大家全然不顾,奋力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

云南边境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显得格外的宁静。部队在夜幕中行进,除沙沙的脚步声外,很少听见别的声音。我们行进的路线虽已避开了公路,但仍离越南边境很近,凡是地势较高的位置,白天都能看到越方明显的地形地物,为隐蔽企图,开进中实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在夜暗中,除靠近身边的物体隐约可见外,其他都看不清楚。倒是那些枯枝败叶,越是夜暗,越能发出蓝幽幽的磷光,翻山越岭时,处处似明火可见。

经过一夜爬山跋涉,天亮后不久,全团便隐蔽地进入上水头、水头、小曼峨等地域。这里就是我团的进攻出发阵地,团指挥所设在水头。

1979年2月16日9时左右。我一个人在橡胶林里面转来转去,心想明天就要打仗了,是不是该把一些东西留下来做个纪念?给家里人留下些什么呢?谁都知道打仗是会死人的。虽然部队组织拍了照片。但是如果我牺牲了,我连自己的一张相片,可以留给家人的都没有。对!我去照张相去!

想到这里,我就悄悄溜出连队,立即向5公里外的一个小圩镇走去。

小镇上有个小小的照相馆,简简单单的,墙上挂着一些道具和服装。这时,我随意的拿了一套军装套在身上,这套军装也弄不清楚是哪个年代的了,是什么兵种的服装我也不知道。

有人会说本书面这张照片军装不切实际,那时哪来的大檐帽?实际上那时候要打仗了,谁知道还有没有命回来。照相馆里有当道具的大檐帽,我就戴上了,故意巧装打扮成为遗像。我的想法就是那么简单。也许就因为自己超前的军装照片设计思维。阎王爷说:“没到时间,老天暂不收你。”所以,我活着回来了。

1985年,我军换新款军装真的改为了大檐帽……

我照相完后,就对师傅说:“请你帮我将相片寄回我老家里去,这是我的地址。”

师傅:“好!”

“战前准备,为国捐躯!告诉未来!”我不假思索就在一张纸上写了这几句话。

“请你将这留言和相片一起,帮我寄回家里去。”我对师傅。

“好,没问题。”

师傅帮我照完相后,我将家庭地址留给师傅,就立即跑步赶回部队驻地。

本文主角张敏战前留影

现在这张照片没做成遗像,倒变成了我回忆录书面上的封面照片。我想起来都感觉有点搞笑,世上的事情有时候真的说不清楚啊。

1979年2月16日下午16时左右。

我们连来到离红河不远的一个地方,这里应该就是我们进攻的出发地吧。

红河,它将我国与越南进行分隔。也是我们对越自卫还击战首先要跨越的第一道险隘。这条河流发源自云南省中部,在中国境内称为元江,流入越南境内后叫做红河。战前边境地区连降大雨,红河水位急速上涨,河面宽约80-200米,水深约3米,河水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河中暗礁多,不能徒涉。越军在红河西岸沿线配置了一个加强团兵力,依托有利地形修筑了大量野战工事,配置了较强火力,封锁河面,并囤积了大批粮食、弹药和军用物资。越军还在沿河一线布设了竹签、铁丝网等障碍,在各要道口埋设了防步兵、防坦克地雷。越军将沿红河构筑的防御体系称为所谓的“天险”,吹嘘至少可坚守两个月。

其实,为了能够顺利地渡过红河,我侦察分队已多次夜间渡过红河,深入越军纵深侦查情况,对红河西岸的地形和敌情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和研判,基本上摸清了越军边境的防御部署及活动规律。

同时,渡河前我军采取了隐蔽战役企图的佯动,出动汽车沿公路来回行驶和使用推土机在红河东岸伪装作业,掩盖了渡河部队操舟划水的声响。

16日下午,部队就要准备出发了,大家把背包和所有东西都打好包,统一送到团后勤处集中保管。因为打仗不能带私人衣物上战场,所以战士要将个人的背包、小包袱等非作战物品集中收拾到一起后运,小包袱里同时还存有一封自己写的珍贵的书信。这份书信就是指导员叫我们大家写的,信上的内容主要是说,我们要上前线了,向父母亲道个别,问一声好。看起来这只是一封普通的家信而已,实际上如果我们在战场上牺牲了,就是一封遗书。也就是说,当战后家人收到这个后运包袱后,说明这个包袱的主人已经牺牲了。

不知不觉中,夜色悄悄地落下了帷幕。在黑暗中,我们利用夜暗慢慢地往红河河边前移。进入预定地域后,立即构筑了必要的工事,如猫耳洞、观察警戒哨、堑壕等。驻地周围,都是茂密的橡胶林,便于部队隐蔽行动。

此时,我们115团的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属于39师进攻越南的先锋团。1营是115团的主攻营,而我们3营是团预备队。作战任务是首先从冯五寨偷渡红河防线,夺占斗格、248高地、194高地等,保障师工兵在龙山南红河上架设浮桥,尔后向敌纵深发展进攻。

大战前夕,漆黑的夜里山谷显得格外阴森恐怖,偶尔有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拉着长长的尾调叫唤着,让我们本来已十分紧张的心更加惊惶不安。

夜,真的很安静,时间好像凝固了,走得特别慢,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前景回顾:对越作战老兵回忆:我刚到部队,就在训练场上打了三个班长

对越作战老兵回忆:在师部集训,我又闯祸了,30个女兵要求处分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