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悔婚,偷回“彩礼”是盗窃吗?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09-26 21:41:11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案情介绍

男方悔婚,偷回“彩礼”是盗窃吗?

李某(男)与王某(女)按照当地农村的风俗习惯,在确定双方的恋爱关系后李某送王某彩礼现金人民币20000元及其他生活用品,李某、王某共同将20000元现金存信用社,王某设定密码(李某知道),存款单放在王某家。后双方为生活琐事发生矛盾,李某不想跟王某结婚,而按照当地习俗,男方悔婚,已送出的彩礼不得收回,李某就借故到王某家中,趁人不备偷出王某的存单及身份证,并于当日取出现金20000元。

案情分析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构成盗窃罪,对已送出去的彩礼,按民法规定属于赠送,其所有权已发生转移,应为王某财产,因此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构成盗窃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不构成犯罪,“彩礼”在民法中并不是结婚成就的条件,这种风俗习惯属买卖婚姻的遗留,不受法律保护。

判决结果

笔者同意第二种不构成犯罪的意见,但认为分析的理由并不成立。

(一)法律与风俗习惯是并存的。一般而言,风俗习惯存在于民间,得到民间的认可,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内生的秩序,以其特有的规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彩礼”作为民间风俗,被当地人看来是作为婚姻成就的条件,法律对待风俗习惯是一般情况下,“法所不禁皆为合法”,虽然“彩礼”在婚姻法中并未规定,但作为延续了上千年的风俗习惯,只要不与法律禁止性的规定相违背,也不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法律就不禁止。

(二)既然是认为“彩礼”是一种民间风俗习惯,那么彩礼被盗为什么又认为不构成犯罪呢?这就要分析“彩礼”的性质,“彩礼”是男方为了结婚这一目的而赠送给女方的,在民法上是附条件的赠与,也就是说是为结婚为目的的赠送,从上述案情看,男方李某不想与王某结婚,也就是说所附条件不成就,因此赠送行为在所附条件不成就的情况下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李某盗回自已的财产,虽然所用方式欠妥,但不构成盗窃罪。

相关法规

彩礼钱是现代中国保留旧时结婚风俗,由男方支付给女方的聘金。法律对于彩礼钱没有明确规定,可认为属彩礼范畴。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彩礼钱多用于买家具、家电、衣服等等,还有的将彩礼钱直接作为女方嫁妆由其自由支配使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订婚的彩礼也在不断提高,小到金银首饰,大到上万元的现金、汽车、住房等。一旦双方最终不能缔结婚姻,则彩礼钱的处置问题往往引发纠纷,诉诸法院的案件也逐渐增多。

以上就是关于案例《男方悔婚,偷回“彩礼”是盗窃吗?》全部案情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了解更多法律案例内容,请关注法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