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及2007年工作计划的通报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09-28 17:50:44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及2007年工作计划的通报
(教职成厅[2007]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
2006年,全国职成教育战线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认真组织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农民生产的能力,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培训工作进展情况
1.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数量达到4520.58万人。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2006年全国农民技术培训毕(结)业4520.58万人(见附表),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举办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4427.75万人,其他部门和民办机构培训998.07万人,教育系统在农民培训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10 个省(区、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超过200万人。其中云南培训531万人、河南441万人、江苏360万人,浙江、河北、四川、山东、重庆、贵州、广西培训也都超过200万人,10省(区、市)共培训3070万人,占全国培训总量的68%,在全国农民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9个省(区、市)2006年培训人数比2005年有新的增加。其中辽宁增加65.99万人、河南增加42.55万人、广东38.82万人、云南增加17.82万人、福建、上海、宁夏、山西也有所增加。
有21个省(区、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减少。2006年全国实用技术培训人数比2005年减少273万人。培训人数减少超过20万人的有:山东减少101.64万人、河北94.71万人、四川42.14万人、以及陕西、贵州、江西、黑龙江、广西和北京。
2.有8.97%的农村劳动力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2006年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520.58万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50387.2万人的8.97%。有20个省(区、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37.49%、天津33.3%、云南25.87%、新疆23.46%,上海、重庆、江苏、吉林、浙江、贵州、陕西、青海、山西、黑龙江、福建的培训率在10-18%。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低于4%的有8个省(区)。其中广东3.93%、海南3.76%、宁夏3.2%、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的培训率低于3%、西藏未报统计数据。
3. 有15.10万所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和38.95万个教学点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06年县办学校有1426个,培训学员134.28万人,乡镇学校有22064个,培训学员1978.95万人,村办学校12.40万个,培训2314.52万人,乡村两级农民学校培训的人数占培训总数的94.98%,成为农民技术培训的主要阵地,其作用不可忽视。
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技术培训774.81万人,有相当部分培训学员是农村成人。
4.成人技术培训以一周至一个月以下的短期培训为主。2006年参加成人技术培训的5733.62万人中,培训时间在一周至一个月以下的有3993.52人,占69.65%,培训时间在一个月至半年以下的有1272.20万人,占22.19%,培训时间半年以上的有467.89万人,占8.16%。在参加培训的人数中,有377.25万人参加资格证书培训,有506万人参加岗位证书培训。
5.农村培训学员男女性别比为54:46。2006年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4520.58万人中,女性有2071.5万人,占45.82%,男性有2449.08万,占54.18%。
二、推动工作的主要经验做法
教育部继续推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2006年初印发的《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和我部召开的2006年度职成教育工作会议,都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005年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的通报》,总结通报了各地农民培训情况,对今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还通过召开研讨会,印发简报等方式,总结推广经验,推动了各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各地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广东省在省、市、县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农业、劳动、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部门联合编制培训计划,及时解决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加强教育部门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湖北省教育厅成立了“一把手”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推动各地农民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了培训工作机制,所有乡镇都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站,形成了教育培训网络。
3.制定计划,明确任务,把培训任务落实到基层。黑龙江、吉林、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等省(区、市)教育部门都通过印发文件,确定培训任务,并签定目标责任书,把培训任务落实到基层。如贵州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将培训任务分解到地市教育局、省属高职院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厅领导和各地市教育局长、省属高职院和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地也普遍分解任务并签订责任书。全省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督导评估制度,将培训情况作为教育部门、职业院校评优评先、安排中央和省级职教专项补助的重要依据,有效地调动了培训工作的积极性。重庆建立健全了培训任务分解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培训情况月报、季查、年终评比奖励等制度。湖南要求高职院年培训农民2000人,中职学校年培训1500人,乡镇成人学校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
4、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湖北省采用集中面授、多媒体演示、网络远程教育、实地指导、技术骨干示范、课后回访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各种资源和力量,有效地丰富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形式。河南省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及时把信息和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广东省对留在农村的高、初中毕业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为他们就业打好基础。辽宁省推广北票市娄家店中学实行“一校办两教,日校办夜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在初中安排1名副校长主抓农村职业培训工作,利用学校的设施和劳技课教师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5.加强基地建设,健全培训网络。陕西省积极实施一网两工程,46个试验县把职业教育网络建设作为新农村人才培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重点建设好县级职教中心和省级示范乡镇成人学校。2006年,新建县级职教中心5所,建成省级示范乡镇成人学校90所。河南、山东、吉林重点建设好县(市)级职教中心和乡镇成人学校,形成县域农民培训网络。湖南省教育厅印发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民学校建设方案,要求建好100个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推动全省乡镇农校建设。浙江省创建了189所省级示范性乡镇成校,省三级以上乡镇成校1173所,占乡镇成校总数的85%,完善了农民培训网络,增强了成校培训服务能力。广东省市两级财政每年投入数亿元资金,建成了196所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和覆盖所有乡镇的成人学校,成为全省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主阵地。云南省评估认定了180所省级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学校,建成了乡村成人学校12072所,年培训农民530万人,规模为全国第一。
6.充实师资力量,提高培训质量。广东省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充实师资队伍。一是邀请各学会、农技站及离退休科技人员、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参与农科技术培训。二是邀请科学技术协会、农科专家不定期开展指导培训工作。三是积极发挥省农科服务队的作用,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引进和技术培训。四是鼓励、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技术人员带动农民学科技,依靠科技致富。吉林省教育厅要求农村成校教师按乡镇总人口每万人不少于2名的标准配备,2006年,全省农村成人学校专任教师比2005年增加473人。
7.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作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列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省级经费投入由1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广西实行国家下拨一点、地方财政补贴一点、接受培训的农民交一点、培训学校优惠一点的办法筹措经费,基本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需要。天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都努力按照农村常住人口人均一元的标准落实农民培训经费。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就业,使农村劳动力总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规模。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6年全国有10568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跨省就业5654万人。一些地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减少已成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数量减少的重要外部原因。
2.教育部门和集体举办的农村成人学校培训能力削弱。全国农村成人学校数量和教职工数量继续减少。2006年与2005年相比,教育部门和集体举办的乡镇、村农村成人学校数量减少13432所,农村成人学校教职工数量减少18115人,使农民培训的能力继续削弱。目前多数地方教育部门开展农民培训没有专项经费,依靠争取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门经费的办法开展培训,地方同志反映,上面要求不断扩大培训规模,但缺乏经费、人员等保障条件和表彰奖励等激励措施,许多地方的培训任务难以落实。
3.一些地方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培训规模连年下滑。2006农民培训数量比2005年明显减少的有9个省,有 8 个省(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还不到4%。这其中既有保障条件不落实,也有对农民培训重视不够、工作不力,以及统计等方面的问题。
四、进一步推进工作的要求和政策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把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推进“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要任务,作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2.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领导。要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列入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实施计划的情况作为评估各省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建立激励措施,定期公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进展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开展检查评估,形成一批农民培训的先进单位和学校,表彰突出成绩的地方、学校和个人。
3.抓紧落实培训任务。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努力实现《2007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超过6000万人的目标。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1-2项生产实用技术,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能力。
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报送了2007年实用培训5079万人的计划,比教育部提出的年培训6000万人的目标还差900多万人。要总结推广贵州。重庆、河南等地逐级落实培训任务的做法。2007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总的要求是,全国完成6000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任务,比2006年增加1500万人,培训率为13.4%,增加4.4个百分点;2006年培训率高于11%的省(区、市)要继续巩固原有培训规模,2006年培训率低于13%的省(区、市)要努力提高到13%以上。各地都要抓紧制定农民培训计划,已报培训计划低于全国农民培训率的地方要调整计划,并将培训任务落实到基层学校,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为实现全国农民培训目标做贡献。
4.要抓好重点地区和难点地区的工作。云南、河南、四川、山东、江苏、浙江、河北等人口大省和培训大省要重点抓好工作;同时培训人数比上年明显减少和年培训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也要振奋精神,努力抓好培训工作,消除薄弱现象。通过抓住重点、难点地区,带动一般地区,推动全国农民培训工作上一个台阶。
5.继续推进 “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要继续总结推广陕西“一网两工程”和山西日校办夜校的经验。充分发挥县职业学校、乡村成人学校和中小学校、各种培训机构的作用,构建农村职成教育培训网络,增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能力。农村职业学校要努力扩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规模,发挥“龙头”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作用,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开展农民培训。一些地方撤点并校闲置的校舍应作为农民培训和开展学前教育的场所。农村成人学校要深化改革,推广陕西省以乡镇示范校建设带动农业生产“示范村”建设,以 “示范村”建设促进乡镇示范校建设的做法,继续办好一批培训规模大、培训项目多、培训质量高、为农服务能力强的骨干示范学校,成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力量。
要在政府统筹领导下,加强与农业、科技、扶贫、劳动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培养新型农民。
6.多渠道增加对农民培训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不断增加经费投入的要求,增加对教育系统农民培训的经费投入。要总结推广浙江、江苏、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在地方财政和教育经费中设立农民培训经费的做法,逐步建立政府、基层、用人单位、学员个人共同筹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的制度。
各地要重视农村成人教育队伍的建设。充分动员农村中小学落实相关人员负责开展农民教育。在经济教育比较发达的地方,要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要求,落实农村成人学校教职工编制,保证农民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7.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2007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请于2008年1月底报我部。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