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3―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09-28 17:28:51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3-201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

(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3〕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财政厅(局):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提高三级医院医疗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共同设立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项目。为做好2013-201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和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肺病科、脾胃病科、肝病科、外科、儿科、皮肤科、肛肠科、血液病科、推拿科、康复科、传染病科、眼科、妇科、风湿科、急诊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肿瘤科、针灸科、肾病科、神志病科、老年病科、重症医学科、临床药学、护理学、民族医。

二、申报要求

(一)基本条件。

1.申报专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或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项目;

2.申报专科整体实力强,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和疗效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中医药特色优势显著,中医疗效突出,工作绩效高;

3.申报专科人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合理,有一支素质较高的专科人才队伍;

4.认真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制定及推广实施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5.积极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并认真完成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申报程序和要求。

1.兼顾医院及专科的覆盖面。每省(区、市)每个专科限推荐1家医院;每省(区、市)综合医院限推荐1个专科。已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项目超过4个(含4个)的医院,本次申报专科不得超过1个;已开展3个项目的医院本次申报不得超过2个。在血液科、肺病科、肛肠科、肝病科四个专业中,每省(区、市)只能选择1个专业推荐1家医院。各省(区、市)在推荐过程中应统筹考虑依法执业、诚信服务的民营中医类别医院。

2.在分配名额范围之外,每省(区、市)可推荐1个临床药学项目和1个护理项目。

3.各申报医院按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的内容格式,提交申报材料一式两份。《申报书》可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www.satcm.gov.cn)下载。(附件2不印纸质稿)

4.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本省(区、市)名额分配数量(见附件1),对申报专科遴选审核后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不得超报。原卫生部部属医院申报专科由医院所在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推荐,推荐数量在各省(区、市)分配名额范围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管)医院的申报工作另行通知。

(三)申报时间。

请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于2013年4月20日前,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同时将有关医院申报材料的电子版发送到医政司医疗管理处邮箱(yizhengsiyichu@126.com)。

三、评估和项目单位确定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项目的评估工作将委托相关机构按照评估标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评估打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财政部以评估结果为基础,综合考虑医疗资源布局、专业分布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确定和公布项目单位。

四、工作要求

(一)各医院要高度重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紧密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任务,努力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应要求并督促各医院在申报时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医院要指定专门部门负责申报材料和答辩内容的审核把关,确保申报材料及答辩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申报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该医院各个专业的申报资格。

(三)各有关单位在申报和推荐前要做好申报材料的公示工作。各医院应于申报前在本医院网站上公示申报专科名称;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在本局政府网站上公示拟推荐的医院及专科名称。公示期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五、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联 系 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崔咏梅 董云龙

联系电话:010-59957797,59957688

传 真:010-59957684

附件:1. 2013-201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各省(区、市)申报名额分配表

2.2013-201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申报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财政部办公厅

2013年4月8日

附件1

2013-201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各省(区、市)申报名额分配表

地 区

名 额

地 区

名 额

北 京

3

湖 北

4

天 津

4

湖 南

4

河 北

4

广 东

6

山 西

4

广 西

3

内蒙古

4

海 南

1

辽 宁

4

重 庆

4

吉 林

4

四 川

6

黑龙江

4

贵 州

3

上 海

6

云 南

3

江 苏

6

西 藏

1

浙 江

6

陕 西

4

安 徽

4

甘 肃

3

福 建

4

青 海

1

江 西

4

宁 夏

1

山 东

6

新 疆

3

河 南

6

附件2-1

编号:□□□□□□□□□

201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中医专业)

申报书

申报单位(盖章):

医 院 类 别:中 医□ 中西医结合□

民族医□ 综 合□

医院性质:公 立□ 民 营□

申报专科名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财政部

2013年4月

一、基本信息

医院第一名称

医院等级

地 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m2

医院在编人数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 人,管理人员数 人;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办): (手机):

专科负责人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办): (手机):

二、医院综合情况

年门诊人次

人次

平均门诊费用

元/人次

床位数

年出院人数

病床使用率

平均住院日

病床周转次数

次/年/床

平均住院费用

元/人次

门诊中医/

民族医治疗率

病房中医/

民族医治疗率

年业务收入

万元

其中医疗收入占 %、药品收入占 %

年药品收入

万元

其中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医院中药制剂)收入占 %、中药饮片/民族药饮片收入占 %

三、专科综合情况

床位数

年业务收入

万元

其中医疗收入占 %、药品收入占 %

年药品收入

万元

其中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医院中药制剂)收入占 %、中药饮片/民族药饮片收入占 %

专科设备总值

万元

专科中医诊疗

设备总值

万元

近三年专科发展情况简介:

(专科业务发展方向、具体措施、成效及科室获政府奖励等,500字左右)

相关科室整体实力的说明

(与本科室相关的科室人员、设备、业务开展及科室获奖情况等,500字左右)

近3年专科经费投入情况

年 度

投入金额(万元)

经费来源

主要用途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总 计

专科专用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购买日期

金额(万元)

运行状况

中医诊疗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购买日期

金额(万元)

使用情况

相关科室配套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购买日期

金额(万元)

使用情况

四、中医药服务能力

3个优势病种

优势病种名称

年出院人数

年门诊人次

1.

人次

2.

人次

3.

人次

3个优势病种

中医诊疗方案

请写出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作为申请表的附件1

3个优势病种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

请写出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方案,作为申请表的附件2

开展的主要中医/

民族医特色疗法

(注:指非药物疗法,简要说明各特色疗法的名称、主要适应症及疗效等,作为申请表的附件3)

专科中药/

民族药医院制剂

(注:请列出经省级药监部门批准、目前正在使用的制剂品种名称、主要功效等,作为申请表的附件4)

专科中医护理方案

请写出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作为申请表的附件5

学术创新

请写出本专科近三年围绕中医优势病种在中医药理论、技术、药物及设备、器械等方面的创新作为申请表的附件6

疑难病症诊疗能力

请写出3个疑难病症的中医诊疗方法和中医疗效评价分析,作为申请表的附件7

急危重症诊疗能力

请写出本专科3个急危重症中医诊疗方法和中医疗效评价分析,作为申请表的附件8

专科辐射能力

请写出本专科近三年对口支援、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情况,作为申请表的附件9

五、中医医疗质量

指标名称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门诊人次

年门诊人均费用

门诊中医/

民族医治疗率

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比例(%)

门诊中成药处方比例(%)

非药物疗法

占门诊人次比例(%)

年出院人数

病床使用率

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费用

病房中医

/民族医治疗率

临床中西医诊断符合率

甲级病案率

辨证论治优良率(%)

理法方药一致性(%)

收治急危重症比例(%)

收治疑难病症比例(%)

随访患者(人次/年)

区域外患者比例(%)

六、人才队伍

人员

总数

平均

年龄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院士

博导

硕导

博士

硕士

学士

医生

总人数

执业医师人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比例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比例

民族医执业(助理)医师比例

临床执业

(助理)医师比例

其他执业(助理)医师比例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学位

硕博、导师

职称

专业类别

在相关专业社会团体任职情况

在相关专业期刊编委会任职情况

注:项目负责人年龄不超过57岁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学位

硕博、导师

职称

专业类别

在相关专业社会团体任职情况

在相关专业期刊编委会任职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学位

职称

硕、博导师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学位

职称

硕、博导师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学位

职 称

专业类别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学位

职 称

专业类别

七、科研与教学

本专科中医

临床研究方向

请写出本专科临床科研的主要方向、研究内容及临床的关系,作为申报表的附件10

科研课题情况

课题级别

数量

国家级

省部级

地市级

注:请详细列出课题名称、课题来源、起止年限、承当单位、完成情况等,作为申报表的附件11

科研成果情况

成果级别

数量

国家级

省部级

地市级

注:请详细列出获奖成果名称、授予单位与时间、奖励名称、等级及第几完成单位,作为申报表的附件12

学术论文情况

发表期刊种类

数量

国际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

国内医学类核心期刊

注:请详细列出论文名称、刊登期刊名称、刊登时间、第几作者等,作为申报表的附件13

教学与培训

请写出本专科近3年来接收进修人员、举办专题学习培训班、培养研究生、岗位培训情况,作为申报表的附件14

八、专科发展计划

时间

建设内容

具体指标

九、真实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提供的资料真实、有效,愿意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科室负责人(签字):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十、初审意见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管)医院上级主管单位意见

(注:1.说明所填写内容的可靠性。 2.对申报项目的特点、创新性、先进性及建设计划的可行性等进行审核,并提出具体的意见。 3.对申报项目所在科室近2年内是否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是否发生严重医德医风问题以及自2011年4月以来科室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商业贿赂行为予以明示。)

负责人签名: 部门(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附件:

1.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3个优势病种中医临床疗效分析

3.开展的主要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疗法

4.专科中草药/民族药医院制剂

5.专科护理方案

6.学术创新

7.疑难病诊疗能力

8.危重病症诊疗能力

9.专科辐射能力

10.本专科中医临床研究方向

11.科研课题情况

12.科研成果情况

13.学术论文情况

14.教学与培训

附:

《201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申报书》填写要求

一、总体要求

1.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表中要求及本填写说明,认真、仔细填写各项内容,表述准确,简明扼要。

2.申报单位名称、申报单位的人员姓名,除本表规定栏目及附件中允许填写和出现外,其他栏目中不允许填写和出现,如必须使用,请用“×××”代替,然后以备注形式另页说明附在本表附件的后面。

3.表中出现的所有病名均按《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以下简称TCD)中的病名填写,并填写相应的代码,同时在括弧内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以下简称ICD-10)填写西医病名及其代码(原则上应标至4位码)。民族医专科项目的病种名称可按本民族医的病名填写,但也应按前述原则填写相应的西医病名及其代码。

4.填写内容需打印。

二、封面部分

1.编号--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填写。

2.申报单位名称--在纸质文本上必须按要求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3.医院类别、医院性质--在相应的类别后打“√”。

4.申报专科名称--按照规范填写申报专科名称。

三、基本信息

1.医院第一名称--应填写医院合法注册名称。

2.医院等级--填写通过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所确定的等级,如三级甲等、二级甲等,等等;如未进行分级管理评审的,填写未评审。

3.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电话--按照相关信息填写。

4.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医院在编人员人数--填写2012年底的数据。

5.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应填写申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及联系电话。

6.专科负责人、电子邮箱、联系电话--应填写申报项目所在科室的主要负责人。专科医院的重点专科项目,如骨伤科医院的骨伤科重点专科项目、眼科医院的眼科重点专科项目等,项目负责人应是收治重点病种的主要科室或学科带头人所在科室的主要负责人。电子邮箱、联系电话按照相关信息填写。

四、医院综合情况

1. 按照表格各项数据填写2012年底的数据。

2.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各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钟的住院人数)的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床在内。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钟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亦应作为“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一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一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一人。

3.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本年内各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开放病床数之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因故(如消毒、小修理等)暂时停用的病床,不包括因医院病房扩建、大修理或粉刷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的病床。

4.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出院者(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节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住院日数的总和。

5. 出院者住院总费用--出院病人住院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药费、手术费、检查治疗费等住院收入。

五、专科综合情况

1.按照表格各项数据填写2012年底的数据。

2.近三年专科发展情况简介--简练概括专科业务发展方向、具体措施、成效及获政府奖励、医院专业立项等情况。

3.相关科室整体实力的说明--简练概括与本专科相关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实验室、制剂室等人员、设备、业务开展及获奖等情况。

4.近3年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按年度分别填写投入金额及其用途。

5.专科设备、中医诊疗设备、相关科室配套设备--分别按照表格内容填写。

六、专科中医药服务能力

1.优势病种--分别填写专科收治的优势病种名称,并分别填写2010年、2011年、2012年平均出院人数、门诊人次。

2.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写出3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要体现中医临床思维且规范、可行:(1)中、西医诊断标准明确;(2)理法方药完整;(3)治疗方法具有中医特色。诊疗方案中纳入中医特色疗法、中医诊疗设备、适宜技术、中成药、现代技术、科研成果、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等内容作为附件1。

3.优势病种中医疗效分析--对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主要包括临床主症、体征、理化指标的改善等作为附件2。

4.开展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主要特色疗法--填写种类数,并简要说明各疗法的名称、主要适应症及效果等作为附件3。

5.专科中药/民族药医院制剂--填写品种数,并列出经省级药监部门批准,目前正在使用的制剂品种名称、批准文号、主要功效等,作为附件4。

6.中医护理常规--写出代表本专科水平的3个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作为附件5。

7.学术创新--填写建设周期内专科围绕优势病种在中医药理论、技术、药物及设备、器械等方面的创新情况作为附件6。

8. 疑难病症诊疗能力--写出3个疑难病种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作为附件7。

9. 急危重症诊疗能力--写出专科解决主要危急重症患者的情况作为附件8。

10. 专科辐射能力--写出专科对口支援、技术推广的情况作为附件9。

七、专科中医医疗质量

1. 按照年度分别填写2010-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

2.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该专科每日夜晚12点钟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钟的住院人数)的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床在内。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钟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亦应作为“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一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一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一人。

3.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本年内该专科每日夜晚12点钟开放病床数之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因故(如消毒、小修理等)暂时停用的病床,不包括因医院病房扩建、大修理或粉刷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的病床。

4.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该专科出院者(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节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住院日数的总和。

5. 出院者住院总费用--该专科出院病人住院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药费、手术费、检查治疗费等住院收入。

6.区域外病人数比例--“区域”的确定原则为:机构位于直辖市的,其“区域”为机构所在直辖市行政区划范围;机构位于直辖市以外地区的,其“区域”为机构所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划范围。

八、专科人才队伍

1.人员总数--填写申报项目所在科室的全部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

2.平均年龄-学士各栏--填写申报项目所在科室全部工作人员的情况。

3.专科学术带头人--必须是在申报项目单位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可以与专科负责人为同一人。

4.在相关专业社会团体任职情况--填写地市级以上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专业有关的社会团体中的任职情况。

5.在相关专业期刊编委会任职情况--填写地市级以上机构举办的、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专业相关的正式期刊编委会中的任职情况。

6.专业类别--分别填写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其他。

九、专科科研与教学

1. 中医临床研究基本情况--请写出本专科临床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为附件10。

2. 科研课题情况--填写2010-2012年三年期间作为牵头或主要完成单位所承担的地市级以上课题。并详细列出课题名称、课题来源、起止年限、承担单位、完成情况等,其中“课题来源”,需具体填写,如国家“863”、“973”行业专项、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等,作为附件11。

3. 科研成果情况--填写2010-2012年三年期间作为牵头或主要完成单位所取得的地市级以上成果。并详细列出成果名称、授予单位与时间、奖励名称、等级及第几完成单位等,其中“奖励名称、等级”,需具体填写,如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作为附件12。

4. 学术论文情况--填写2010-2012年三年期间本专科的人员作为主要作者(包括通讯作者、第一、第二、第三位作者)在国际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在国内医学类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并详细列出论文名称、发表期刊名称、刊登时间、第几作者等情况,分别在国际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和在国内医学类核心期刊所发表的两类,按发表时间排列,作为附件13。

5.教学与培训--填写2010-2012年期间本专科的情况。

5.1 接收进修人员情况--填写接收进修人员的总数、区域分布(区分本省/区/市与外省/区/市)及职称分布情况、平均每人次进修时间等。

5.2 举办专题学习培训班情况--填写各专题学习培训班的名称、课时数、学员人数及区域分布(区分本省/区/市与外省/区/市)、职称分布情况等;若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请注明。

5.3 培养研究生情况--填写毕业和招收研究生人数、各学历层次人数、专业和研究方向等。

5.4 岗位培训情况--应包括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数,除住院医师以外的其他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岗位培训(包括参加院内外的专题学习培训、进修等)的人数,赴院外进修的人次、进修人员的人均进修时间、进修专业等。

十、专科建设计划

1.请填写2013-2015年建设计划。

2.建设内容--填写建设工作的具体内容,如研究制定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特色疗法、中医治疗难点和解决措施、人员培训、学术网络建设、适宜技术推广、信息收集整理、完善科室基础管理、扩大科室规模、改善基本设施条件等。

3.具体指标--根据建设工作的具体内容,填写各方面的建设工作指标,如具体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梳理、优化,中医治疗难点研究和解决措施的制定等;人员培训方面,明确每年派出的进修人员数、专业等;中医特色疗法方面,明确推广的技术项目、方式方法及达到的目的等。

十一、真实性声明

务必实事求是填写,并签字签名并加盖公章。

十二、初审意见

1.说明所填写内容的可靠性。

2.对申报项目的特点、创新性、先进性及建设计划的可行性等进行审核,并提出具体的意见。

3.对申报项目所在科室近两年内是否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是否发生严重的医德医风问题以及自2011年4月以来科室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商业贿赂行为予以明示。

4.在纸质文本上必须按要求由负责初审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管)医院上级主管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附件2-2

编号:□□□□□□□□□

201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中医专业临床药学)

申报书

申报单位(盖章):

医 院 类 别:中 医□ 中西医结合□

民族医□ 综 合□

医院性质:公 立□ 民 营□

申报专科名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财政部

2013年4月

一、基本信息

医院第一名称

医院等级

地 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m2

医院在编人数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 人,管理人员数 人;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办): (手机):

专科负责人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办): (手机):

二、医院综合情况

年门诊人次

人次

门诊医疗总费用

万元

床位数

年出院人次

人次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出院者住院总费用

门诊中医/

民族医诊疗人次

病房中医/

民族医诊疗人次

年业务收入

万元

其中:医疗收入 万元、

药品收入 万元

其中: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医院中药制剂)收

入 万元、中药饮片/民族药饮片收入 万元

三、申报项目所在科室综合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是 □

否 □

定点

时间

年 月

验收时间

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