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利用航班延误骗保被刑拘引发争议

来源:法务吧 时间:2023-09-27 00:44:07 责编:高级律师顾问 人气:

【舆情综述】

女子利用航班延误骗保被刑拘引发争议

6月9日,据江苏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报道,近日,南京警方抓获一名利用航班延误实施保险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经查,李某自2015年起用亲戚朋友的身份信息,靠自己估摸成功的近900次飞机延误,累计骗取保险理赔金高达300多万元。目前,她因涉嫌保险诈骗罪和诈骗罪被警方刑事拘留。该案经“@荔枝新闻”发布后在微博上引起热议,留言中,多数网民认为李某“凭本事挣钱”,航空公司应反思航班延误率为何如此之高。

对于李某是否构成犯罪,在法律界引起争议。一方认为,李某只是利用规则漏洞谋取利益,不构成刑事犯罪,如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康欣表示,此案只是保险合同效力、能否获赔以及赔偿金额多少的民商事争议问题;另一方认为李某构成犯罪,如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创办人杨兆全律师称,李某主观上具有骗取保险金的故意和虚构保险标的的客观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孙宏涛教授认为,李某以他人名义领取理赔款,虚构了其本人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身份的事实,且涉嫌数额达300万元,应属诈骗犯罪行为。还有部分媒体对保险公司报警的做法表示质疑,财新网文章指出,保险公司首选的办法应该是完善保险条款和改进投保规则,次选的办法是去法院主张保险合同无效,动辄寻求警权介入会维持甚至加剧市场主体的惰性、低效和无能;“@侠客岛”也评论称,动辄用刑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是市场强势主体的一种傲慢,是对普通消费者的一种霸凌。

6月12日,“@南京鼓楼警方”发布通报称,李某曾从事航空服务类工作,多次伪造航班延误证明等材料,虚构航班延误事实,骗取巨额保险金,目前检察机关已提前介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该通报发出后,舆论场中针对李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争议声音减弱,部分此前持异议的法律人士的态度发生转变,但也有不少网民对李某如何虚构航班延误信息、保险公司在出险后如何核查信息等细节提出质疑。此外,据媒体报道,6月12日起,多个购票平台及保险公司已修改航空延误保险条例,增加“不乘坐不理赔”等规定。截至6月18日12时,相关新闻报道3000余篇,微博6.7万条,微信文章2460篇。微博话题“#利用航班延误骗保300多万元#”阅读量超11.5亿,讨论量5.3万。

【舆情点评】

近年来,商业纠纷中企业报警、警方抓人的新闻一经曝光,往往会引发舆论对“民事纠纷刑事化”的担忧,如此前全国关注的“广东医生吐槽鸿茅药酒被跨省抓捕”事件中,内蒙古警方的做法遭到舆论口诛笔伐。同样,此案被披露之时,涉事者的行为是否属于诈骗犯罪也引起大量质疑,认为李某只是在“薅羊毛”、不涉嫌犯罪的观点占多数,“@侠客岛”的官方表态更是获得舆论普遍认同。因此,这一焦点问题能否厘清,直接关系到警方介入是否于法有据这个关键前提。面对舆论围攻,涉事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平台发布通报,补充了李某“曾从事航空服务类工作”“伪造航班延误证明材料”等细节,回应了有关嫌疑人是否犯罪的舆论疑问,并表示检察机关已提前介入,这就将案件侦办工作置于检察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下,至此舆论质疑声有所减少。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20年第20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周容